正文 第32章 智慧超群(6)(2 / 3)

許多人一生下來什麼都不會,就隻知道要求。跟別人要求就像個無底洞,永遠是不滿足的。但是當你學會了付出,你的人生就開始活了起來。我們人生裏許多問題的產生,就在於等待別人先表示。有一對夫婦不和,先生指責太太不溫柔,太太指責先生不體貼。他們之間問題的症結何在?原來他們都在等待對方先表示對自己的感情。要想維係良好的關係,你就得先付出,並且繼續地付出,千萬別停下來光等待對方的付出。如果你隻想等待,那麼這場戲就唱不下去了。

感情的維係猶如種植果樹。如果你隻跟土壤說:“給我水果吧!”土壤一定會說:“抱歉,你不是昏了頭吧?要水果是這種要法?”這時土壤可能告訴你先撒下種子,然後澆水、施肥、除蟲、細心照顧,遲早有一天會有水果的。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不管你有多少錢、多大公司、多廣的土地,如果你隻為自己著想,那根本就算不上成功,算不上能幹,也算不上富足。就算你攀上了“成功之巔”,那也隻會使你高處不勝寒。

成功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你想美夢成真,那就得把成功看成是一個人生的過程、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心靈的嗜好、一種生活的策略。

說話隻需點到為止

處世高手說話圓滑而保守,不該說的則不說。這絕對不是不誠實的行為,也不是狡猾的行為,而是有心機的表現。

說話應把握分寸,不能一吐為快,點到為止是智者的表現!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獅子把羊叫過來,問羊自己是否很臭,羊說:“是的。”獅子很不高興,就把它的腦袋咬掉了。獅子又把狼叫來問同樣的問題,狼說:“不臭”。獅子又把狼咬成了碎塊。最後,獅子又問狐狸同樣的問題,狐狸說:“我感冒得很厲害,聞不出來。”結果,隻有狐狸活了下來。可見,說話太誠實了不行,而盡說好話奉承的也遭殃,話說一半,點到為止,才是恰到好處,是真正的大智大愚。

坦率真誠,快人快語,言無不盡,這是人的美好品德。但人心險惡,你的坦誠和言無不盡極可能被有心人利用,給你造成傷害,所以你不得不防。

戴高樂將軍曾經說過,真正的領袖人物要幽居、偉大和超脫,要神秘,有時就需要沉默寡言。無巧不成書,在戴高樂之前的幾百年之前,我國明朝呂坤在《呻吟語》中曾經總結聖人的處世經驗說:獨處看不破,忽處看不破,勞倦時看不破,急遽倉猝時看不破,驚擾感時看不破,重大獨當時看不破,吾必以為聖人。

這裏所提到的聖人,也隻是一個有懸念的人而已。

我們或許成不了聖人,但我們可以做“部分的聖人”——一個有懸念的人。為此,首先我們必須在必要的時候學會免開尊口。

在交際中,不應該問對方“你是做哪一行的”,要留給別人一點自由空間,這樣我們才能夠不被看破,才能顯示出我們的風範。俗話說:“禍從口出”,是是非非的人情世故,大多都演繹在說話當中。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弱點和缺點,但是這些弱點和缺點,一旦從他人嘴裏出來,就成了短處和隱私。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個大忌。聰明者說話懂得點到為止,給他人更大的想象空間。

人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局外人一般很難知道真相,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不一定可靠,況且另外還要有許多隱衷非外人所知。因此,對於任何問題,我們都不能憑主觀猜測亂說,更不能隻由於片麵的觀察就在背後批評別人,這樣隻會給自己惹來麻煩,會被人認為是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