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夢是遙不可及的,但隻要敢於相信,並堅持到底,就有可能實現。人類曆史上那些文化豐碑,都是曾經也是平凡人的巨匠們嘔心瀝血多年堅持而成:玄奘去印度求取真經來回19年;宋應星著《天工開物》18年;李時珍著《本草綱目》30年;徐霞客著《徐霞客遊記》30餘年;法布爾著《昆蟲記》30餘年;歌德寫《浮士德》前後60年;達爾文著《物種起源》22年;摩爾根著《古代社會》40餘年;馬克思著《資本論》40年。
你可能不敢奢望有這麼大的建樹,但不論你希望做成什麼,你並不需要什麼,你隻需要每天堅持進步1%,長此以往,你一年就會進步500%。貧困的人不必羨慕富者,因為,你隻要時常抱著富於使用、富於享受的觀念,你不主張像守財奴那般看重錢財,你也不主張像大富翁那般強迫平民,你但願有了些錢,能夠多做一些造福於民的事。那麼,深信你所願望的東西,它一定可以被你得到。
有付出才能有收獲
獲得長遠發展的秘訣在於付出。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分子,如果我們的所想所說所行,不僅能豐富自己的人生,同時還可以幫助別人,那種心情是再令人興奮不過了。
成功一定要先付出,隻要付出,就會有獲得。想要收獲什麼,就要看你先付出什麼。這是永遠不變的成功定律。
戰國時,齊國的孟嚐君是一個以養士出名的相國。由於他待士十分真誠,感動了一個具有真才實學而十分落魄的士人馮諼。馮諼在受到孟嚐君的禮遇後,決心為他效力。一次孟嚐君要叫人為他到其封地薛邑討債,問誰肯去?馮諼說我願意去,但不知用催討回來的錢買些什麼東西?孟嚐君說:就買點我們家沒有的東西吧!馮諼領命而去。到了薛邑後,他見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的窮困,聽說孟嚐君的討債使者來了,均嘖嘖有怨言。於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對大家說:“孟嚐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律免除,利息也不用償還了,孟嚐君叫我把債券也帶來了,今天當著大夥的麵,我把它燒毀,從今往後,再不催還!”說著,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把債券都燒毀。薛邑的百姓沒有料到孟嚐君是如此仁義,一個個感激涕零。馮諼回來後,孟嚐君問他討的利錢呢?馮諼回答說:不但利錢沒討回,借債的債券也燒了。孟嚐君大不高興,馮諼對他說:您不是叫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回來嗎?我已經給您買回來了,這就是“義”呀。焚券市義,這對您收歸民心是大有好處的啊!
數年後,孟嚐君被人譖讒,齊相不保,隻好回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聽說恩公孟嚐君回來了,全城出動,夾道歡迎,表示堅決擁護他,跟著他走。孟嚐君至為感動,這時才體會到馮諼的“市義”苦心。
這就叫“好與者,必多取”,小的損失可以換取大的利益。
獲得長遠發展的秘訣在於付出。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分子,如果我們的所想所說所行,不僅能豐富自己的人生,同時還可以幫助別人,那種心情是再令人興奮不過了。我們常常被那些為了追求人生最高價值之人的故事所感動,他們無條件地去關心人們,帶給人們極大的幸福。你也許看過根據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拍攝的音樂片,對電影裏的主人翁冉阿讓的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他為人們的幸福付出了很多時間、精神。每天我們都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到底能為人們做些什麼事,別隻想到自己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