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在與他人交往時,倘若你與對方的交情不是很深,但你卻暢所欲言,對方會有怎樣的反應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可是也要考慮對方願不願意聽。雙方彼此關係淺薄,你與之深談,隻會顯出你沒有修養,所以逢人隻說三分話,不是不可說,而是不必說,不該說,這與事無不可對人言並沒有衝突。
事無不可對人言,意思是說,你所做的事,並不是必須盡情向別人宣布。說話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經顯得太多;得其人,而非時,你說三分話,正給他一個暗示,趁機觀察他的反應;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話,正好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再擇地作長談,這可以說是世故通達,是有心機的表現。
古人有雲:守口如瓶,防意如城。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說話要謹慎。讓人們緘口不言是做不到的,唯有小心謹慎而已。這是對自己的安全和品行的一種保護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每天都在興風作浪,把人際間的是是非非編排得有聲有色,誇大其詞地逢人便說,不清楚由此種下了多少怨恨的種子。
倘若遇到這些人說其他人的短處時,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聽了就算,像別人告訴我們的秘密一樣,三緘其口,不可做傳聲筒,並且也不深信片麵之詞,更不必記在心上。倘若在聽到片麵之言後貿然宣揚出去,十有八九被認為是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說出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當明白自己說錯話時,已經為時已晚了。
除了要懂得不應散布別人的是非外,還要學會對自己的秘密也應該少開口為妙。俗話說:“逢人隻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倘若你憑一時衝動找人去傾訴。這樣做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把秘密泄露出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黴。社會是複雜的,我們“拋出一片心”說不定恰巧入了別人的陷阱。
因此,說三分話並不是狡猾和不誠實,而是一種修養。我們說話必須看對方是什麼人,倘若對方不是可以盡言的人,我們就隻能說三分話。
有心機的人對於任何事情,在任何時候都會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假如輕率做出決定而沒有實現就會惹來恥笑。一件事情隻顯現出他的三分而留七分在其後,無論事情發展到什麼地步,都會使自己有足夠的空間去把握。
在有些時間你隻說三分話,是出於你的職業習慣。倘若你是一名醫生,特殊病人的狀況、病曆,你是隻字不能向別人提及的,這是醫生的職業道德。
倘若你從事的是保密工作,或者特殊的行業,對人隻說三分話,更是應該注意的。你說的三分話,或許是風花雪月,或許是柴米油鹽,或許是天文地理,或許是稗官野史。總而言之,應該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材料。在外人聽來,你雖然說得頭頭是道,說得淋漓盡致,說得皆大歡喜,其實是言之無物,不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處世高手說話圓滑而保守,不該說的則不說。這絕對不是不誠實的行為,也不是狡猾的行為,而是有心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