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智慧超群(5)(1 / 2)

第二天,後主與黃皓在皇宮後花園設宴飲酒,薑維領幾個人直接進來。早有人向黃皓通風報信,黃皓慌忙躲到花園的一角。薑維來到亭下,叩拜後主,流著淚說:“臣將鄧艾已圍困在祁山,陛下接連降下三道詔書,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麼意思?”後主默默不語。薑維又說:“黃皓奸邪狡猾,專擅朝政,與東漢末年那些禍亂國家的宦官沒什麼兩樣。隻有早早殺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寧,中原才可以恢複。”後主笑著說:“黃皓不過是一個供使喚的小臣,就算他專權,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薑維叩頭說:“陛下今日不除黃皓,災禍很快便會降臨了!”後主說:“愛一個人便願意他活下去,恨一個人便要他死,你怎麼連一個宦官也容不下?”說著便命人到花園一側去找來黃皓,讓他向薑維叩頭請罪。黃皓哭鼻子抹眼淚地說:“我不過是伺候皇上罷了,並不曾幹與國政。將軍千萬不要聽信外人的傳言,想要殺我。我這條小命就掌握在將軍的手裏,還請將軍可憐可憐我。”說罷,又是叩頭,又是哭號。

薑維憤憤而出,見正,將這些情況詳詳細細地告訴了他。正說:“將軍將有大禍臨頭了。將軍若有個三長兩短,國家也就完蛋了。”薑維說:“請先生教我保國安身的辦法。”正說:“隴西有一個地方,名叫遝中,那裏土地十分肥沃。將軍何不仿效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報天子,前往杏中屯田?這樣,一可以收獲糧食以供軍中之用,二可以奪取隴西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國軍隊不敢對我漢中輕舉妄動,最後,將軍在外握有兵權,誰也不敢算計你,可以避禍。這就是保國安身的辦法,將軍應早早去實行。”薑維大喜,道謝說:“先生的話真是金玉良言。”

第二天,薑維上表後主,要求去遝中屯田,仿效諸葛亮,後主答應了,他便回到漢中。

建功立業,是千百年來不少人的人生夢想,在這種夢想的感召下,湧現出許多英雄豪傑,他們的確創立了豐功偉績。但是,傑出的業績,經常是危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忘;功蓋天下者不賞,聲名震主者身敗。韓信、嶽飛、李善長等一大批仁人誌士不了解這其中的奧秘,因此被殺。張良、範蠡、韓世忠、石守信等智者深明上述道理,急流勇退,去官歸隱,因此,苟全性命,更以廣闊的胸懷,引起後人景仰。

還有一種走計,稱為“棄權”,常用於國際國內各種政治場合。在評比、選舉或決策製定等事件中,各路諸侯爭權奪利,都試圖以自己的意誌左右局勢;或者弱小,哪一方都得罪不起,或者雖然強大,但哪一路神仙也不敢得罪,便宣稱放棄參與表態的權利,在保留意見的同時,保留了其他許多東西,說不定還能坐收漁翁之利。

作為企業決策者,當企業在危難關頭時,要有膽有識,看準新的門路,當機立斷,實行戰略轉移,及時轉產,調整投資方向,企業才能渡過難關,轉危為安。

日本日立公司為了擴大企業規模,發展生產,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新建廠房、建築材料,新添置了一些設備。這時,正趕上了60年代初整個日本經濟蕭條時期,現有產品滯銷,賣不出去,擴大企業規模就可想而知了。麵對這一嚴峻情況日立公司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路是繼續投資;另一條路停止投資施工。日立公司經過大家認真討論、分析、研究,最後,果斷決定走後一條路,停止投資實行戰略目標轉移,把資金投放到其他方麵,積蓄財力,待機發展。經過實踐證明,日立公司的決策是正確的。從1962年開始,日本三大電器公司中的東芝和三菱的營業額都有明顯下降,但是日立則一直到1964年仍在繼續上升。進入60年代後半期,一個新的經營繁榮時期來到了,蓄勢已久的日立不失時機地積極投資,1967年投入了102億日元,1968年上半年銷售額就突破了千億大關,達1220億日元。從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內銷售額提高了1.7倍,利潤提高了1.8倍。

北京服裝廠是一個隻有百餘人的集體企業,產品曾一度滯銷積壓,資金無法周轉,生產幾乎處於癱瘓狀態,怎麼辦?廠領導從市場調查中發現,服裝行業強手如林,競爭激烈,本廠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力量薄弱,難以與其抗衡,如繼續生產服裝,勢必走向絕境,無異於“在一棵樹上吊死”。於是,他們根據市場情況和本廠條件,轉產以手工操作為主,生產大企業不願意生產的酒心巧克力。產品拿到市場試銷,訂戶蜂擁而至。當月投資生產,當月盈利,企業起死回生。

正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識時務者乃俊傑”,有時候還要學會順流而下,避免與敵手正麵相撞,使自己得不償失。其實,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走”的藝術。“走”或“不走”有時的確要費一番思量。該走的時候不走,不該走的時候又走了,都會產生困擾。所以,“走”也是一門藝術,既要掌握時機,也要靠點運氣,才能走得正是時候,走得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