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n of fireworks(1 / 3)

Burnoffireworks

〖一〗

煙花是美麗的,你看它在天幕上璀璨而又短暫的綻放。你的人生會不會也和煙花一樣曾經耀眼,曾經繁華。

微藍說,她有一種錯覺,抱著大提琴流離失所。雖然她從來沒有觸摸過大提琴。

她休學過一年,出於對學校的厭倦。我見到她的時候,是休學結束的時候。

我能夠想像微藍離開學校時的情景,不回頭。決絕又決絕,如同她現在的離開。

一切,到此為止。

和微藍一起看的第一場電影是《她比煙花寂寞》,安南塔克導演的影片,曾經榮獲過奧斯卡最佳原配音樂獎。

這部片子,是看了安妮寶貝的文章之後知道的,專門找出來看。

片子的原名是《HilaryandJackie》,是片子中姐妹的名字。中文名是《她比煙花寂寞》,也叫《狂戀大提琴》《無情荒地有琴天》。

描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安妮說,封套設計成凝重的紅色。兩個親密依偎的女孩,一頭金發的Jackie有著不羈的眼神和笑容,而躲在她肩後的Hilary看過去是隱忍的。

我比較喜歡小時候的Jackie,天真可愛。

影片最開始的那段話我非常喜歡,可惜在網上居然沒有找到。隻能找到字幕,卻不知道用什麼打開它。用word和記事本打開是亂碼。

我個人及其喜歡電影中的音樂,好的電影配上絕妙的音樂。無論是提琴還是長笛,都讓人隨著心靈微微一震。

最終Jackie與自己的小時候相遇,在海灘邊。大海和天空成為了最為寬廣的背景。

微藍說,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或許隻有影片中的Jackie才能夠將大提琴演繹的如此生動。她的一生,隻有大提琴。

我問微藍,現在還有那樣的錯覺麼。

抱著大提琴流離失所。微藍笑。或許,大提琴隻是一個符號,就如同蘇童小說裏破敗的儀式。如果感覺到了流離失所,是否抱著大提琴其實無關緊要。

不知道為什麼,聽著微藍的話卻讓我想起了村上春樹,想起了他的敘述語言。對於一切,都是亦未可知的。

我說,微藍,如果將來的某一天,你決定開始流離失所的生活,我可以和你一起麼。

在一起又怎麼叫做流離失所。

兩個人的流離失所,不可以麼。

我知道有一天,我們都找不到了歸宿,就真正的流離失所了。

和微藍一起逃過課,就在高考之前。周圍的環境裏暗藏殺機,氣氛沉重。什麼都是可能的,但可能性又有多大呢。整日趴在桌子上,高興的時候會聽一下老師的講課,更多的時候是睡覺和寫字。寫什麼根據心情而定。

我和微藍是最好的同桌。之前老師換座位把我們換開過,我們又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去辦公室把座位換回來。我想和蔚藍坐同桌,因為我隻和微藍說話。微藍的世界就是我的世界。

沿著馬路,我和微藍一直一直走。我們不可以停下腳步。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初夏的樹葉綠色,陽光強烈。

我和微藍兩手空空走在街道上,書包和書全部留在教室。口袋裏隻有五塊錢,夠我們兩個吃蛋筒冰淇淋。我知道微藍喜歡香草口味的,我也喜歡香草口味的。於是在便利店買了兩支香草口味的蛋筒冰淇淋,兩個人吃著冰淇淋在初夏的馬路上遊蕩。我們都是神的孩子,遊蕩到天光暗淡,把所有的心思埋藏在心底。

和微藍說起我小時候學習畫畫的事情,說我的聰明和靈氣,老師的讚賞和一起學畫的小朋友的羨慕。可是,在高考麵前,除了分數,什麼都是一文不值的。現實的殘酷和殘忍,不是你罵罵教育製度就能夠改變的。初中的時候在日記裏發發牢騷,說當代教育製度的種種弊端,到頭來什麼都沒有改變。

微藍說,我有時候想,既然這樣的製度下培養不出來我心目中的人才,我就不做人才了。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很好麼。就像我們現在在大街上,漫無目的。無論什麼,都是一樣。

我想到《非音樂》上的話,還是久久姑娘告訴我的,“搖滾隻是形式,自由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