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即使那所謂10%的不好,大部分還是由於自己想象的。如果能突破自己心靈的禁錮,又可以收獲不少快樂。
德山禪師在尚未得道之時曾跟著龍潭大師學習,日複一日地誦經苦讀,讓德山有些忍耐不住。一天,他跑來問師父:“我就是師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隻小雞,真希望師父能從外麵盡快地啄破蛋殼,讓我早一天破殼而出啊!”
龍潭笑著說:“被別人剝開蛋殼而出來的小雞,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的。雞的羽翼隻能提供讓小雞成熟和有破殼力量的環境,你突破不了自我,最後隻能胎死腹中。不要指望師父能給你什麼幫助。”
德山撩開門簾走出去時,看到外麵非常黑,就說:“師父,天太黑了。”
龍潭便給了他一支點燃的蠟燭,他剛接過來,龍潭就把蠟燭吹滅。
他對德山說:“如果你心頭一片黑暗,那麼,什麼樣的蠟燭也無法將其照亮啊!即使我不把蠟燭吹滅,說不定哪陣風也要將其吹滅啊。隻有點亮了心燈一盞,天地自然一片光明。”
德山聽後,如醍醐灌頂,後來果然青出於藍,成了一代大師。
其實,像德山開悟成佛一樣,一個人想擁有快樂的心境,自己要學會清除心理垃圾,下意識地為心靈鬆綁,點亮自己的心燈,否則,快樂的夢想隻能“胎死腹中”。
心靈就是一座煉金的熔爐,快樂就在其中,隻要將其熔煉,快樂就會閃閃發光。
樂觀,讓生活更順暢
悲觀者麵對半杯水說:“我就剩下半杯水了。”樂觀者說:“我還有半杯水呢!”因此,對樂觀主義者來說,外在世界總是充滿光明和希望。
印第安那州有一個名叫英格萊特的人,10年前,他得了一場大病,當他康複以後,卻發現又得了腎髒病。他去找過好多個醫生,甚至去找過密醫,但誰也沒辦法治好他。之後不久,他又患上了另外一種病,血壓也高了起來。
他去看一個醫生,醫生說他已經沒救了,患這種病的人離死亡不會太遠,他建議英格萊特先生,最好馬上回去料理後事。
英格萊特隻好回到家裏,他弄清楚他所有的保險全都付過了,然後向上帝懺悔自己以前所犯過的各種錯誤,坐下來很難過地默默沉思。家裏人看到他那種痛苦的樣子,都感到非常難過,他自己更是深深地陷入頹喪的情緒裏。
這樣,一周過去了,英格萊特先生對自己說:你這樣子簡直像個傻瓜。你在一年之內恐怕還不會死,那麼趁你現在還活著的時候,為何不快樂一些呢·
他挺起胸膛,臉上開始綻出微笑,試著讓自己表現出很輕鬆的樣子。開始的時候他極不習慣,但是他強迫自己很快樂。
接著,他發現自己開始感覺好多了——幾乎跟他裝出來的一樣好。這種改進持續不斷。他原以為自己早已躺在墳墓裏,但現在,他不僅很快樂,很健康,活得好好的,而且,他的血壓也降下來了。
“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如果我一直想到會死、會垮掉的話,那位醫生的預言就會實現。可是,我給自己的身體一個自行恢複的機會,別的什麼都沒有用,除非我樂觀起來。”英格萊特先生自豪地說。
是的,他現在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他發現了樂觀這個秘密。
一項研究請中學生考慮下列假設性問題:你設定的學期目標是80分,一周前第一次月考成績(占總成績30%)發下來了,你得了60分,你會怎麼做·
每個人的做法因心態而異。最樂觀的學生決定要更用功,並想到各種補救的方法。次樂觀的學生也想到一些方法,但沒有實踐的毅力。悲觀的學生則根本宣布放棄,一蹶不振。
專家的解釋是:樂觀的學生會製定較高的目標,並知道如何努力去達成。通過對學生的智能比較會發現,影響其學業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心態是否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