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的原因一定出現在外麵,小木屋旁邊出現了一棟大別墅。看著別墅哪裏都好,和自己寒磣的木屋比,那就更是好上加好了。
職場中也有這麼些人,總是看著別人的“別墅”好,哪怕別墅裏裝了一根破裂的下水管,他們也會覺得毫無瑕疵。別人的職位,別人的薪水,別人的假期總是讓人羨慕,怎麼看都要比自己好,所以,作為一個追求上進的人,一定要去爭取那個職位,爭取那份薪水。
自強不息,積極進取是好現象,但是過分的“想象”了別墅的好,就會讓自己有欲求不滿的不快樂之感。
西西將職場不快樂的原因歸咎於職場自身,這也是很多人習慣的方式。因為怪別人總比怪自己好,怪別人,起碼可以有個罵不還口的依托。但如果怪自己,莫非指著鼻子罵自己?
但是擦亮眼睛仔細看看就會發現,那些在工作中處理不好與上司與同事關係的人,在家裏也很難處理好同伴侶以及家人的關係。動蕩的感情讓人們體會職場幸福的感覺也動蕩起來了,有的人甚至會把昨天晚上和男朋友吵架的事情,當做今天衝動辭職的最佳理由。
會不會生活,愛不愛自己,直接關係到在職場中能不能感到幸福。什麼叫會生活?
像西西那樣無厘頭的抱怨一通叫做會生活?
像她的朋友甲那樣遇到點挫折就辭職叫會生活?
像她的朋友乙那樣這山望著那山高,不斷的跳槽換老板叫會生活?
或者幹脆請調,換個城市,一切陌生而僵硬的開始叫做會生活?
應該都不是。
會生活,就要愛自己。愛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的那個自己。
同西西一般盲目抱怨,能有什麼作用呢?第二天依然得煩躁的早起,極不情願的去上班,而且因為頭天抱怨的不快還未完全清除 ,這一天將會更糟糕,煎熬到下班的時候,或許要覺得活著都沒有意思了。
如果抱怨、跳槽、請調甚至辭職都不能夠讓自己快樂起來,丟失的職場幸福感,還有機會找回來嗎?
當然有!
如西西這般長期過得像是同一天日子的人,有必要把自己的職業規劃重新製定一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職業規劃就悄悄的從“每個月要保證完成三個策劃案”變成了“明年要做到主管,要買一輛車”,從計劃變成期望,職業規劃似乎已經失去了約束和督導作用。
職業規劃應該是清晰的計劃,從這些計劃當中應該體現出一種心態:工作不是在為老板做事,而是在為自己。認識新的客戶,交到更多的朋友,隻要懂得維係,這些都是你的個人資源。
當然,誰要傻到隻用工作關係去衡量這種交往,覺得離開了這個公司,就沒有必要再和這些與這個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客戶交往了,那就是他個人的問題了。
製定好新的職業規劃的同時,也要對收入進行規劃,量入為出,控製欲望。
那些不斷為了更高的薪水而跳槽的人,都或多或少會幼稚的把工作當成了一台自動取款機,所有的改變都隻是為了這台機子能夠吐出無窮無盡的鈔票。
這根本比白日夢還荒謬。當一個人不停的為了薪水而挖空心思時,他可能已經不是為了所謂財富了,而是多了愛慕虛榮、攀比成性。
所以跳槽前還是先想想,想要換一個公司,究竟是因為什麼?更高的薪水帶來的會是滿足,還是更多的不滿?
西西的抱怨中並沒有提到人際關係,但不得不承認,很多失去或者從未得到過職場幸福感的人,心情都與人際關係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