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Selfhood——自我(3)(2 / 3)

·就算我很生氣,也不會對別人發火,我部門能夠破壞人際關係。

·我總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每次都容易隨便發火,然後又感到很後悔。

·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根本就是我的權利嘛。

事實證明,如果你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很單一的話,隻能說明你的情緒係統缺乏靈活性,很僵化,這點遲早會讓你感到不舒服也不安全。

6.我上班,我不快樂?

我今年31歲,在一家汽車公司做策劃總監。

從工作的第五年開始,我就明顯的感到自己不快樂。原因無非就是工作再也創造不出什麼快樂的感覺,日複一日的重複,單調,且工作時間長,生活當中也無法兼顧。

其實,寫這封信的目的並不是想絮叨這個,我也不是初入職場的“菜鳥”了,有著自己對職場的理解,也明白其實大部分人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都差不多,一樣悶,一樣沒有幸福感,一樣棄之可惜。

困擾我的隻是,為什麼我們的父母,一輩子就堅守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卻擁有比我們更多的職場幸福感,退休了以後,仍然想念工作,想要去繼續的上班。

每次,我向當了一輩子老師的母親抱怨工作沒意思的時候,她甚至比我還困惑的反問道,“什麼叫有意思呢?難道天天閑在家裏,吃了睡,睡了吃就會有意思?”

這個問題拿過來問自己,什麼叫有意思呢?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辭職、跳槽、申請調往另外的城市?這些處理方式我都見過,最後發現正麵的典型寥寥無幾,反麵的倒是很多,總之就是,蹦躂一圈回來後,發現該不快樂的還是不快樂,新公司遇到的都是老問題,目的沒達到,心情也被破壞得夠嗆。

其實是想探討一下,究竟為什麼,一切看似都很正常,可就是感覺不到快樂了?

這是一位署名西西的朋友寫給心理老師的一封信。

她的困惑,相信是很多職場上待了幾年的“老油條”都會出現的困惑。

工作不鹹不淡,很多年過去,位置不高不低。但卻越來越沒意思,從開始的周一覺得不想上班沒意思,到後來的隻要提起上班就覺得沒意思。工作了那麼多年,怎麼突然就沒意思了呢?

於是就出現了那樣的情況,當別人問及工作時,隻能想敷衍的回答,“就那樣唄”,“還行,混著唄,反正就是個工作”,總之就是內心糾結,對這個事情越來越不想提,感覺一提起,就像背著一個大大的包袱,阻擋了生活中所剩無幾的快樂的可能。

可是,人的一生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工作,如果這一半的時間都在又辛苦又不快樂的話,這輩子豈不是太虧了?而且不小心就會搞得一輩子都很難再快樂起來,這樣的生活,聽著就夠恐怖。

看著西西的口氣,雖然不是奮鬥大半輩子,但至少也是個“油條”級的人物了。就如她自己說的那樣,對於職場有著自己的理解。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所謂職場背後的真相吧。

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存在有所謂幸福指數高的行業,不管幹什麼,幸福感是來自內心,而非職業性質。對於這點,西西自己也是知道的,那些認識的,動輒跳槽炒老板魷魚的人,換來換去,除了奔波,得到的心靈感受都是一樣的,就是不快樂!

可見,要想快樂且感到幸福,換心態比換工作來得重要。

有個經典的故事說,一個人住在一個小木屋裏,隻要食物水分充足,生活下去的是沒問題的,也不會有什麼不安全、不快樂之感,因為這本來就是人生存的初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