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地,在生物學上,從最早觀察到細胞的胡克和列文虎克,到後來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也是靠著一整套有效的思維方法和實驗方法,將生物學和遺傳學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我經常和朋友們講,人和人之間的差異,首先還不是在學識上,更不是在金錢上,而是在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上。自笛卡兒以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使得發明和發現從過去的偶然變成了後來必然。
挑戰極限是人類思維的第三個值得稱道的特點。當我們知道了世界上萬物是由不同原子構成的之後,不禁要問那麼原子裏麵是什麼,那些更小的粒子如果存在的話,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從普朗克,經過愛因斯坦,到希格斯等人的工作,其實就是在挑戰這個認知的極限。每一次,當人類覺得前人提出的問題都被解決之後,新的未知又展現在了我們的麵前。當人類通過實驗證實了希格斯關於希格斯場和希格斯波色子的理論,以及愛因斯坦關於引力波的理論之後,人類又發現我們的宇宙中可能充滿著觀測不到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占據了宇宙質能的絕大部分。這其實又是人類所需要突破的一個新極限。每一次突破這樣的極限,人類的思維就進化了一次。對於今天的和未來的人,應該對世界永遠充滿這些需要突破的極限而感到興奮。
事實上,人類的文明史相比地區的曆史,甚至相比現代智人的曆史,都是非常短暫的,世界還充滿了未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技術發展太快而會讓機器取代我們,事實上我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太多的問題要搞清楚,以至於我們需要更好的技術,當然,也需要更好的思維方式。
我想,好奇心、係統思考的方法(或者說思維方式),以及不斷挑戰極限的精神,應該是人類立足於世界的根本。
《思維簡史》是一本提升我們認知的好書。裏麵史料詳盡,故事生動有趣,闡述觀點邏輯性強,我鄭重向廣大讀者朋友推薦此書。
吳軍
2018年1月29日於矽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