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好奇心還不足以促成文明的進步,人類還需要有係統地解決問題,獲得新知的方法。在《思維簡史》一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人類是如何從煉金術出發發展出化學,並且逐步認識構成我們物質世界的規律的。煉金術在東西方都出現過,從古埃及到古代中國,從阿拉伯世界到歐洲。但是,如果沒有從玻意耳到普利斯特裏,最後到拉瓦錫的工作,煉金術依然是一種巫術,而不會變成化學這樣一種實驗科學,更無法獲得積累性的進步。拉瓦錫等人超出同時代人的地方在於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使得他們能夠通過實驗獲得新知。拉瓦錫是量化實驗的鼻祖,他是一個天平不離身的人,他總是強調沒有經過精確的實驗,不應該輕易得出結論。此外,拉瓦錫善於解釋實驗現象並且指出背後的理論原因,在這方麵他給後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一個世紀之後,俄國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元素周期表,他告訴了世人我們這個很複雜的世界其實不過是由幾十種(當時隻知道幾十種元素)質量不同的基本元素構成,而且這些元素的排列很有規律。
類似地,在生物學上,從最早觀察到細胞的胡克和列文虎克,到後來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也是靠著一整套有效的思維方法和實驗方法,將生物學和遺傳學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我經常和朋友們講,人和人之間的差異,首先還不是在學識上,更不是在金錢上,而是在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上。自笛卡兒以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使得發明和發現從過去的偶然變成了後來必然。
挑戰極限是人類思維的第三個值得稱道的特點。當我們知道了世界上萬物是由不同原子構成的之後,不禁要問那麼原子裏麵是什麼,那些更小的粒子如果存在的話,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從普朗克,經過愛因斯坦,到希格斯等人的工作,其實就是在挑戰這個認知的極限。每一次,當人類覺得前人提出的問題都被解決之後,新的未知又展現在了我們的麵前。當人類通過實驗證實了希格斯關於希格斯場和希格斯波色子的理論,以及愛因斯坦關於引力波的理論之後,人類又發現我們的宇宙中可能充滿著觀測不到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占據了宇宙質能的絕大部分。這其實又是人類所需要突破的一個新極限。每一次突破這樣的極限,人類的思維就進化了一次。對於今天的和未來的人,應該對世界永遠充滿這些需要突破的極限而感到興奮。
事實上,人類的文明史相比地區的曆史,甚至相比現代智人的曆史,都是非常短暫的,世界還充滿了未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技術發展太快而會讓機器取代我們,事實上我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太多的問題要搞清楚,以至於我們需要更好的技術,當然,也需要更好的思維方式。
光有好奇心還不足以促成文明的進步,人類還需要有係統地解決問題,獲得新知的方法。在《思維簡史》一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人類是如何從煉金術出發發展出化學,並且逐步認識構成我們物質世界的規律的。煉金術在東西方都出現過,從古埃及到古代中國,從阿拉伯世界到歐洲。但是,如果沒有從玻意耳到普利斯特裏,最後到拉瓦錫的工作,煉金術依然是一種巫術,而不會變成化學這樣一種實驗科學,更無法獲得積累性的進步。拉瓦錫等人超出同時代人的地方在於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使得他們能夠通過實驗獲得新知。拉瓦錫是量化實驗的鼻祖,他是一個天平不離身的人,他總是強調沒有經過精確的實驗,不應該輕易得出結論。此外,拉瓦錫善於解釋實驗現象並且指出背後的理論原因,在這方麵他給後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一個世紀之後,俄國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元素周期表,他告訴了世人我們這個很複雜的世界其實不過是由幾十種(當時隻知道幾十種元素)質量不同的基本元素構成,而且這些元素的排列很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