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麵技法的輔助
素描的線條技法還需要平麵技法的輔助。平麵技法在使用炭粉筆時,在明暗對照上可用擦筆法。
(五)毛筆畫法的使用
更重要的是使用毛筆畫法,因為毛筆能發揮筆觸的寬度和筆調的強度並且能增加空間感和立體感。
(六)藝術性的加強
素描也可用多色畫筆作為基本材料,用來加強素描效果以及素描的藝術性。
四、認識素描中的明暗
(一)明暗產生的原因:有光源(不論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就有了明暗之說。
(二)明暗的基本法則:
光源直射處(向光)是明亮部,光源照射不到之處(背光)是黑暗部。反射光所形成的是中間灰色部分。
五、利用鉛筆表現明暗的方法
(一)鉛筆直立以尖端來畫時,畫出來的線較明了而堅實;鉛筆斜側起來以尖端的腹部來畫時,筆觸及線條都比較模糊而柔弱。一般來說,畫背景和大物體用長線條,前景和細節用短線條;次要物和暗部用粗線條和濃線條,主要物和亮部用較細和較淡的線條。
(二)筆觸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亂。
六、鉛筆畫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項
(一)初學時往往總覺得畫一筆不滿意時,就馬上用橡皮擦去了,第二次畫得不對時又再擦去,這是最不好的習慣。一則容易傷害畫紙使紙張留下疤痕,再則畫時就越畫越無把握了,所以應極力避免。
(二)當第一筆畫不對時,盡可再畫上第二筆,如此畫時就有一個標準,容易改正,等濃淡明暗一切都畫好之後,再把不用之處的鉛筆線用橡皮輕輕擦去,這樣整幅畫麵就清晰多了。
(三)其實畫麵上許多無用的線痕,通常到最後都會被暗的部分遮沒了,我們隻需把露出的部分擦去,這樣也較為省力。同時不用的線痕,往往無形中成為主體的襯托物,所以不但不會無害於畫麵,有時反而收到無形的效果,這是我們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七、畫麵賓主表現
(一)前麵較近的東西,都應表現得強烈而明確;後麵較遠的東西,都應表現得柔弱而模糊。
(二)主體應表現得明確顯著,從屬的客物則應以襯托主物為目的。
八、素描作畫的一般要求
(一)比例結構準確
(二)形象表現概括而具體,防止概念化,程式化。
(三)用線生動富於表現力,有以下的三個方麵:
1.寫生能力,這是基本的能力它包括了臨摹的能力,也是素描訓練的主要途徑。
2.默寫的能力,這是形象記憶的能力體現。
3.創作形象能力,除了有堅實的造型能力基礎還要有豐富的聯想能力,從而達到造型藝術的較高境界。
九、常用的素描用語
(一)明度:色相明亮或沉暗的程度。
(二)比例:一部分跟另一部分或整體在量或尺寸方麵的關係。
(三)構圖:各部分的一種配軒法,依照經過設計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複的體係去安排。
(四)輪廓線:描述前進或後退的開頭之變化方麵的一條斷續線或連續線。
(五)平衡:在設計或繪畫裏,各項元素達到均衡的狀態。
(六)線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個麵的斷續線。
(七)立體表現法:控製明暗的逐漸變化以創造實體形式的錯覺效果,使物體表三度空間的特質。
第二節 作畫的正確姿勢和觀察態度
繪畫要畫得好,首先第一點,是要端正繪畫的姿勢。姿勢正確才能畫出最高水準,隻要看看大師們作畫,便知道姿勢的重要。他們無論坐或立,都挺直腰背,上身不動,眼瞧畫麵和模特兒而工作。
保持良好的姿勢,還能加強水平線和垂直的掌握,培養優良的平衡感,要知道,這一點是畫好畫的關鍵。
一、執筆姿勢
以鉛筆和炭筆的姿勢為例。
(一)鉛筆的姿勢有兩種1.以平常寫字的握筆法最為常見。這種執筆法,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的指尖頂住筆杆,鉛筆左右移動的力量靠拇指與食指,上下移動則依賴下方中指與上方拇指、食指的力量擺動。這樣容易把握輪廓,發揮線條的準確性。
2.另外一種執筆法,是將鉛筆放在手掌的下方,以食指壓住筆杆前上方,而拇指、中指頂住筆杆的後下方,這種執筆方式,要靠手腕的力量去作畫,其畫出來的線條與色麵較大,適合於畫大幅鉛筆素描。
(二)炭筆的執筆方法是將炭條放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尾指四指上方,以拇指壓在炭條上方,這種執筆法不能像鉛筆那麼明確的掌握微小的輪廓與造形,由於其運筆方式需靠手腕及手臂的活動,所以最適合製作大型素描草圖及大幅畫作。
二、使用畫板畫架的姿勢
使用畫板與畫架的姿勢,以坐姿與立姿兩種為主,坐姿是求得穩定位置最有利的姿勢,坐姿因體力消耗較少,所以可以較為持久。畫板、畫架、座椅的高度可任由作畫者需要自行調整,坐姿的作畫方式,通常在室內比較常見,室內作畫由於空間各種條件穩定,器材設備齊全,可以畫大張的作品。
立姿通常是畫麵太大或坐姿無法駕馭的情形之下而采取的方式,立姿容易消耗體力,無法長時間持續,但是戶外寫生或室內大型作品,由於受條件與地形的限製,必須采取立姿的方式。
三、素描的觀察態度
水平線和垂直線的正確的感覺和掌握,可以通過素描來培養,從中累積經驗,使素描漸趨佳境。素描的目的是要正確抓住對象的形態特征,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以水平線和垂直線為基準。水平線和垂直線是眼睛看不到的概念,說起來簡單,要建立卻不容易。一定要接受很重要的感覺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