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洋美術史話(2 / 3)

使他眼花繚亂。盡管依然深深地浸染著神秘主義,他卻以形象應答宇宙之美,但那不再是天堂的象征。

在智力水平上,世界很快被認為是知識的客體,而不再是感情和想象力流露的主體。

此時,困擾藝術家的中心問題是對深度和空間的征服。對三度空間的熱情促使雕塑位於其他藝術之上,這是15世紀全歐的統一原則,藝術家以記者的眼光,發現了一個可探索的無限領域——形式之千變萬化的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這一探索最初由北方的藝術家們雜亂無章地進行,他們逐漸建立起一套姿態、表情、臉型和自然形式的詞彙。但對意大利來說,那是一門精密的科學,15世紀最重要的人物列奧納多·達·芬奇,曾夢想將繪畫造成為人類智慧的至高無上的光榮,因為表現創造物的形式對他來說包含著對世界的科學研究。15世紀初葉,意大利掀起名為文藝複興的藝術文明高潮,並以此聞名。

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被保護人和知識分子的貴族階級熱情所升華,從而與群眾產生了距離。藝術成了高貴的生活,比這更早的時期——當時藝術由社會的集體推動力推向前去——更甚,藝術開始依賴於保護人。擺脫了一切精神和世俗的用途後,藝術作品——變成了“藝術品”的目標就是藝術自身。藝術成了一種純粹沉思冥想的活動,唯文明的精英才能追求。

15世紀的藝術是最英勇的嚐試——把世界降到人的尺度。凡是世界上為感覺或人的智力所不能掌握的事物——大自然的無窮無盡和靈魂對來世的向往,凡是唯神秘的直覺所能感知的和未被純粹的意識洞察力所注意的事物,均被由建築和雕塑的藝術所主宰的世界拒之千裏。理性主義是意大利文藝複興的真正原則,它在思想和藝術領域中指揮著文藝複興的每一步伐。

三、16世紀的美術

西方不同的藝術文明平穩地一個接一個,前一個生育後一個,延續到16世紀。在15世紀,哥特式和文藝複興式能夠和平共處,佛羅倫薩教堂興建時,米蘭教堂已近竣工。但是在16世紀,西方藝術被相互排斥的敵對思想,甚至民族競爭所分裂。新民族的成熟各有所貢獻,均曾與長期確認的文化樣式相抗衡,增添了西方表現形式的財富,掀起了歐洲300年的創造性高潮。

在羅馬以理智為由,在威尼斯以情感為由,拉斐爾和提香正在闡釋古典主義的法則,古典主義將一件藝術作品的結構植基於其各個部分的恰當和成功的平衡,因此就需要最少的個別特征,為一種理想美的安詳的非個性化而犧牲任何有標記的表現。如果米開朗琪羅把人類的力量美化到一個超人的程度,那麼在與上帝相比時,最好是揭露人類的可笑的弱點,西斯廷教堂的英雄們具有很大的力量,但他們知道在與上帝做鬥爭時,這種力量絕不會幫助他們。這一失衡引起對他們身軀的折磨,使他們臉容陰沉的絕望。如果米開朗琪羅能夠將這些表現形式的極端性保持在他的美之法則的範圍內,那麼是他自己的能力而非他人的能力的奇跡,可是在他之後,沒有東西能夠抑製如此的狂暴。米開朗琪羅給予建築以肌肉,就象給予人體那樣,在他的後繼者將紀念碑作成競技大力士之前,他將他的紀念碑作成運動員。

犧牲和諧的比例以求效果;表現形式的狂暴;以表現恍惚般的運動替代寧靜狀態從而打破平衡;對無限性的追求,這種無限性與被陰影、光或空間所吞沒的形態的完整性相抵觸,這些僅是一種被曆史學家稱之為“巴洛克”的新美學的一部分特點。

16世紀下半葉,意大利出現批評家謂之的“風格主義”、古典主義和巴洛克式之間的一種模糊的相互作用。威尼斯畫派除外,它保持其全部生命力,或許因為它是最後一個來者,意大利所有的畫派均患有神經機能症,一種無法表明自身的症狀,這使被大師們的權威所壓倒的第二流藝術家們在任務的描繪中,出現誇張的姿態和表情,過長的比例和不自然地扭曲的身軀。

這一緊張不安的失衡從意大利傳至歐洲各地。

四、巴洛克時期

不論正確與否,有兩個詞總是與17世紀和18世紀相關聯,即巴洛克和洛克克。“巴洛克”在寶石學中的意思是“不圓的珍珠”,對新古典主義評論家們來說,它是無節製和低劣鑒賞力的同義詞,他們在19世紀初葉開始使用這個詞。性質形容詞“洛克克”更為古老,但名聲不見得比“巴洛克”好一點,1775年雕版師科商用此詞嘲笑路易十五式的奇形怪狀。如今這兩個詞現在已經失去先前的貶義。

不論是堅持曲線還是直線,但其理論是相同的,均趨向按理智所見再現存在。因為17世紀的人把一切,首先是自身的生活看作是一種表現。由於意識到人的尊嚴,從而引起“卓越的”哲學,這使整個宇宙成為一個舞台,豪華地為上帝創造主所設。

有興致領略巴洛克的詩意,便一定要看看聖彼得教堂或歐洲耶穌會堂內舉行的彌撒。禮拜儀式莊嚴肅穆,在繚繞香煙和風琴月聲中,人們看到的不再僅僅是一個大理石和色彩的世界,一個人類的世界,而是一個偉大的組合,五彩繽紛的人們的活動和教士奉行的儀式組成了一首輝煌的交響曲,香爐裏的神聖煙霧在圓柱間冉冉飄蕩,布道壇上傳出陣陣布道者對使徒和殉道者所發出的催促謝罪之雄辯應答。在聖壇的深處,幻象似乎在高高祭壇的燭光中晃動,香霧冉冉升入圓頂,與大理石白雲,成群的天使在其中展翅飛翔,水乳交融,與我們今天的單調衣著完全不同。我們可以想象那些時代裏人們的戲裝似的衣著,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自古以來就懂得如何借助信徒們的感覺以激發他們的熱情的天主教堂,為宗教改革運動的基督徒提供了一個可進入的來世之形象——一種歌劇的壯觀。

不同的禮拜儀式引起了巴洛克時期和風格的諸教堂的不同的著重和強調。意大利巴洛克式盡管有其潛在的豐富性,仍總是遵循建築的規範,因為建築適宜於這種驟強,這種漸強,為了製造壯觀的效果,無數的變更和仿照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