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高齡有病,親自向中央常委和全體到會同誌寫信,說“由於年老又在病中,我不能參加這次全會的討論。特向中央吿假。關於決議,信中寫道:
在小平同誌的親自主持和參加寫作的同誌辛勤努力下寫出了“決議”修改稿,又經過同誌們認真細致的討論修改,最後形成了“決議”。雖然由於我長期在病中,未能詳盡地研究,但我是同意和擁護中央所做的這一決定的。“決議”中確立毛澤東同誌以及毛澤東思想的曆史地位,這對於我們黨的千秋大業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1981年6月27日到29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在6月27日全體會議上,《曆史決議》草案經討論獲得一致通過。在6月29日的閉幕會上,鄧小平最後講話。他說:
我確信,我們這次全會解決的兩個問題,解決得非常好。第一個,就是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真正是達到了我們原來的要求。這對我們統一黨內的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當然,胡耀邦同誌說,統一思想還要一年的工作。但是,今後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來說,要在這個統一的口徑下來講話。思想不通,組織服從。相信這個決議能夠經得住曆史考驗。
1981年6月30日,發表了29日全會通過的會議《公報》。《公報》說:
這次全會是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黨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是總結經驗、團結前進的會議。這次會議將以在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撥亂反正的曆史任務而載入史冊。
全會一致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曆史史唯物論,對建國三十二年來黨的重大曆史事件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做出了正確的總結,科學地分析了這些事件中黨的指導思想的正確和錯誤,分析了產生錯誤的主觀因素和社會原因,實事求是地評價了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同誌在中國革命中的曆史地位,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決議》肯定了三中全會以來逐步確立的適合我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正確道路,進一步指明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工作繼續前進的方向。全會認為,《決議》的通過和發表,對於統一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認識,同心同德地為實現新的曆史任務而奮鬥,必將產生偉大的深遠的影響。
198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胡耀邦在大會上講話。他指出:
我們黨和國家正處在撥亂反正、繼往開來的重要曆史時期。
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這個決議,回顧了黨的六十年的戰鬥曆程,總結了建國以來三十二年黨的基本經驗,實事求是地評價了一係列重大曆史事件,分析了這些事件的指導思想的正確和錯誤,以及這些事件所以產生的主觀因素和社會原因,科學地闡明了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進一步明確了我們前進的方向。這次全會還作出了其他重要決定。曆史將證明,這次全會是我們黨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黨和國家撥亂反正、繼往開來的一個新的裏程碑。
上麵引用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公報》和鄧小平、胡耀邦的講話,對《曆史決議》作出了全麵的評價。《曆史決議》發表後,得到黨內黨外、國內國外普遍的好評。學習、貫徹決議精神以後,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統一思想,增強團結,放下包袱,輕裝前進,一心一意為建設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
一年多以後,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說:“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而正是《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作出了對中國共產黨60年曆史經驗的總結。
鄧小平在十二大閉幕後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我們打開了一條一心一意搞建設的新路。”而正是《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在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曆史任務,繼往開來,為打開這條新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