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政府經濟政策的失效。多年來,政府千方百計采取各種限購政策,但效果不僅不佳,反而惡化了局勢。限購隻是暫時現象,一旦放鬆,泡沫會變得更大,不僅沒有消耗掉泡沫,反而使得泡沫膨脹得更快。

其三,市場的失效。市場的失效非常容易理解。不管一線城市的房價多麼離譜,人們還是拚命離開二、三線城市,擁擠到一線城市。這裏,價格因素不起任何作用,大城市的房價越高,人們越瘋狂;而二、三線城市的低價住房則吸引不了人們的興趣。

其四,社會壓力的失敗。中國社會一直對房地產的現狀感到不滿,也用各種途徑表達著不滿,但社會的壓力顯然沒有反映到政府的政策上麵,或者市場波動上麵。一個現實的矛盾是,盡管人們普遍感到不滿,但人人都想成為房地產的“利益相關者”,從中得到一份利益。對沒有住房的人來說,不滿是真實的;但對很多已經有住房的人來說,不滿針對的隻是利益分配不公,或者希望再多得一些利益。

避免房地產泡沫破裂需要大變化

如果要避免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就必須有傷筋動骨的變化。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那麼傷筋動骨的不僅僅是房地產市場本身了,而很可能是整個中國社會。一些觀察家已經指出,越來越高的房價已經使得一些社會群體,尤其是年輕人群體降低了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信任度。人人需要住房,當人們看不到希望的時候,這種情緒的產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中國房地產今天所麵臨的困境,並不是房地產本身的問題,而是城市體製問題,是城鎮化模式問題。這裏不再重複中國城鎮化模式的弊端,但有一點必須強調,那就是,房地產病隻是中國城鎮化模式的一個反映而已。

由於中國政治和行政體製的特殊性(例如城市所具有的行政級別),優質資源高度集中在幾個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在優質資源高度集中的情況下,所有意在促進社會進步的改革顯得“違反”人性,從而變得無效,甚至失敗。

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因為一線城市太大了,人太多了,需要減少人口,因此很多城市都在出台驅趕沒有城市居住權的人(往往是農民工和窮人)的政策,但問題在於窮人最需要交通便利、能夠找得到工作的城市。例如,城市的醫院太擁擠了,但問題在於隻有在城市才能找到好醫院、好醫生,老百姓為了一條命而到城市找醫院和醫生是人性所趨。例如,盡管城市裏的學區房已經太貴了,但房價還是拚命往上漲,這是因為城市的學校太好了,人們隻有把自己的小孩送入這些學校,才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更為重要的是,大城市所具有的優質資源,使得城市聚集的既得利益者的規模越來越大,勢力也越來越強,這更使得改革變得越來越困難。例如,討論多年的房地產稅遲遲不能成為現實,隻是反映了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是多麼強大這樣一個現實。更多的既得利益者需要更多的優質資源,也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資源,因為既得利益者是中國社會最有權勢的群體。

其二,政府經濟政策的失效。多年來,政府千方百計采取各種限購政策,但效果不僅不佳,反而惡化了局勢。限購隻是暫時現象,一旦放鬆,泡沫會變得更大,不僅沒有消耗掉泡沫,反而使得泡沫膨脹得更快。

其三,市場的失效。市場的失效非常容易理解。不管一線城市的房價多麼離譜,人們還是拚命離開二、三線城市,擁擠到一線城市。這裏,價格因素不起任何作用,大城市的房價越高,人們越瘋狂;而二、三線城市的低價住房則吸引不了人們的興趣。

其四,社會壓力的失敗。中國社會一直對房地產的現狀感到不滿,也用各種途徑表達著不滿,但社會的壓力顯然沒有反映到政府的政策上麵,或者市場波動上麵。一個現實的矛盾是,盡管人們普遍感到不滿,但人人都想成為房地產的“利益相關者”,從中得到一份利益。對沒有住房的人來說,不滿是真實的;但對很多已經有住房的人來說,不滿針對的隻是利益分配不公,或者希望再多得一些利益。

避免房地產泡沫破裂需要大變化

如果要避免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就必須有傷筋動骨的變化。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那麼傷筋動骨的不僅僅是房地產市場本身了,而很可能是整個中國社會。一些觀察家已經指出,越來越高的房價已經使得一些社會群體,尤其是年輕人群體降低了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信任度。人人需要住房,當人們看不到希望的時候,這種情緒的產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中國房地產今天所麵臨的困境,並不是房地產本身的問題,而是城市體製問題,是城鎮化模式問題。這裏不再重複中國城鎮化模式的弊端,但有一點必須強調,那就是,房地產病隻是中國城鎮化模式的一個反映而已。

由於中國政治和行政體製的特殊性(例如城市所具有的行政級別),優質資源高度集中在幾個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在優質資源高度集中的情況下,所有意在促進社會進步的改革顯得“違反”人性,從而變得無效,甚至失敗。

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因為一線城市太大了,人太多了,需要減少人口,因此很多城市都在出台驅趕沒有城市居住權的人(往往是農民工和窮人)的政策,但問題在於窮人最需要交通便利、能夠找得到工作的城市。例如,城市的醫院太擁擠了,但問題在於隻有在城市才能找到好醫院、好醫生,老百姓為了一條命而到城市找醫院和醫生是人性所趨。例如,盡管城市裏的學區房已經太貴了,但房價還是拚命往上漲,這是因為城市的學校太好了,人們隻有把自己的小孩送入這些學校,才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