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的內涵(1 / 1)

黃老的內涵

那麼所謂黃老之學的道家學術,它的內容又如何?當然,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所著《老子》(到了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道德經》)一書,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係統,有最具體的敘述。而闡揚、詮解老子最清楚正確的,發揚道家思想最透徹的,則是莊子。莊周所著《莊子》一書,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南華經》。其中所論辯的道理,在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等等各方麵,都可致用,它對曆史人物的建功立業乃至對個人修養——修道、養氣,以及立身、處世等等,都有大用處。

這不隻是指《莊子》的內七篇而已,事實上,幾千年來,曆代所偷偷運用莊子的學術,都取《外篇》和《雜篇》中的精華。因此,真正把五千年來中國文化,發揮得光輝燦爛的,亦就是道家的老莊之學,尤其是《莊子》的《外篇》與《雜篇》部分最多,這是研究老子之前,也必須了解的一項事實。

現代人對道家的觀念,是漢、唐以後的人所持的觀念。在秦漢以前,現在所謂的“道家”與孔孟之學的所謂“儒家”,原本沒有分開的,統統是一個“道”字,而這一個“道”字,代表了中國的宗教觀,也代表了中國的哲學——包括人生哲學、政治哲學、軍事哲學、經濟哲學,乃至一切種種哲學,都涵在此一“道”字中。

清代乾隆年間,主編《四庫全書》的著名學者紀曉嵐曾經說過:“世間的道理與事情,都在古人的書中說盡,現在如再著述,仍超不過古人的範圍,又何必再多著述。”這的確是一則名言。試看今日世界各國學者關於思想學術方麵的著作,無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強調來說,無不是中國古人已經說過的話。所以紀曉嵐一生之中,從不著書,隻是編書——整理前人的典籍,將中國文化作係統的分類,以便於後來的學者們學習,他自己的著作隻有《閱微草堂筆記》一冊而已。

就因為他倚此一態度而為學,自然地讀書非常多,了解得亦較他人深刻而正確,他對道家的學術,就下了八個字的評語:“綜羅百代,廣博精微。”意思是說,道家的文化思想,包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整個文化。“廣博”是包羅眾多,“精微”是精細到極點,微妙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但是,道家的流弊也很大,畫符念咒、吞刀吐火之術,都變成了道家的文化,更且陰陽、風水、看相、算命、醫藥、武功等等,幾乎無一不包括在內,都屬於道家的學術,所以雖是“綜羅百代,廣博精微”,也因之產生了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