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茹毛飲血的生食時期(1 / 1)

數百萬年之前,當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勞動中完成了從猿到人的演變後,便進入了人類的發展時期。

在這一時期,先民們還不知耕種,用來維持生命的食物主要是獵來的野獸,捕來的魚、蟲、鳥,由於不知用火,所以,食物都是連毛帶血一塊吞食的,即所謂的“茹毛飲血”的生活,還談不上是今日意義上的飲食。而後,隨著火的被利用,隨著農業、牧業、家畜飼養業、製陶業等的產生和發展,真正的“飲食之道”才漸次成形。

據《禮記·禮運》記述:“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類似記載,《古史考》中也有:“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穴居野處。山居則食禽獸,衣其羽毛,飲血茹毛。”此外,《莊子·盜蹠》也記道:“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說明先民們或居洞穴,或居橧巢,吃的是野果、野生植物的莖、葉、塊根以及野獸、野禽之肉,還有水中的龜、蜯、蛤等。這兒還得注意的是“飲其血,茹其毛”一句,據《禮記》之《疏》:“雖有鳥獸之肉,若不得飽者,則茹食其毛以助飽也。”這種解說雖然像似有理,但實在有些意斷。鳥獸的毛很堅硬,更難以消化,人類祖先們還不至於以此為食。倒是通俗的理解更能讓人接受:先民們獵獲鳥獸,在血未放盡、毛未去盡的情況下就大嚼特嚼起來,於是就出現一邊吃鳥獸之肉,一邊“飲其血”、“茹其毛”的景況了。

總之,在上古時期,先民們在飲食上仍未能脫離動物階段,他們生吞活剝,不知用火,不知調味,亦無炊具、餐具,所以說不上有烹飪,當然也無菜肴可言。

總之,先人的食法雖然說不上是完全的茹毛飲血,但毛拔不盡帶著血水吃食物的情況是現實的,它如實地反映了人類的祖先們的飲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