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承慶率軍將燕軍殺的七零八落,被後麵長長的步兵收割完畢,當然,還有兩員大將:李韶光和王祚的人頭,士氣頓時大漲,似乎也不人困馬乏了,不停的衝進山道裏,進入秦嶺山脈的潼關山脊。
此時已經夜深,大火還在燃燒著,不過已經有熄滅的趨勢,許多地方都冒起了黑煙,整個山脊泛著羸弱的火光,好在沒有闖禍,收了口氣的郭旰傳令下去,明日清晨攻占潼關,全軍休整,他不知道的是,一群野狼正往這裏趕來,因為探子已經被阿史那承慶解決幹淨,要論對付郭子儀他還差一點,但對付初生牛犢的郭旰來說,還綽綽有餘。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速度讓郭旰想不到,卻讓郭子儀想到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好戲上演,主將仆固懷恩也徹夜火速趕來,隻為救郭旰一命。
時間一晃而過,唐軍這幾天也沒好好休息,這一夜算是比較安靜,因為明天一早就要收獲豐碩的果實了,郭旰身穿紅色披風,迎麵襲來幹燥渾濁的空氣,經過一夜,大火終於熄滅,燥熱的山脊一下清涼的很多。
他長臂一揮,命兩萬步兵衝了上去,戰將衝在最前麵,士氣大漲,漆黑的潼關下像是包裹著金燦燦的黃金一樣,大軍兩眼發光,一股腦來到城下,然後搭梯上城,一切順順當當,穩穩妥妥,似乎城內的燕軍已經死了。
的確死了不少,經過一夜思想鬥爭的崔乾祐終於向大自然投降了,因為他親眼看著大火在夜後熄滅,他無比的清楚,郭旰絕不給自己喘息的時間,清晨就是自己的末日,與其被斬殺,不如逃跑,他實在是逼的沒辦法了,能跟他戰鬥的將士不足五千人,他不逃能幹什麼,此時隻能祈求逃的快些。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現在青山都沒了,他趁著夜黑一溜煙走了,留給了郭旰一座空城,當這個消息傳到郭旰耳裏時,他興奮之餘又有些失落,還是讓他逃了,不逃就不是崔乾祐了,機不可失,李韶光的探子還沒趕來,他感激到不妙,命全軍火速進軍潼關。
就在這時,從後方湧來嗷嗷直叫的騎兵,狼煙四起,將沉澱下來的灰塵又吹的滿天飛,他們的刀兵上的血還沒擦掉,趕來之後,阿史那承慶命原地休整一個時辰,因為他要在郭旰入城的時候發起總攻,這時是他最大意,也是最無防備的時候。
阿史那承慶成功了,他一路上勢如破竹,不下於郭子儀,郭旰還是嫩了點,來不及布軍的他命後軍變前軍阻攔叛軍,可前軍已經快要進城了,城門就那麼大,一萬大軍進去都得半個時辰,都有後路,反而讓後軍拚命,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後軍竟然一擊即潰,郭旰徹底傻眼了,臉色大變,眼看刀就要砍在自己頭上。
他心裏清楚,是自己給自己上的套,被阿史那承慶利用了,本來自己甕中捉鱉,現在卻成了困獸之鬥,困獸之鬥也沒什麼,哀兵必勝,可偏偏這時候下令進軍潼關,後路有,就差時間,現在讓後軍當前進守護,肯定沒人幹,他又沒老爹那樣有威懾,自然潰不成軍。
不得大呼,天要亡我矣,郭旰沒有退縮,不然以他的地位,足以在中軍潰敗之前進入潼關,然後憑一萬唐軍就可以守住潼關,因為阿史那承慶的是騎兵,攻城戰自是不行,待援軍到來,他足以解圍。
但他卻選擇了戰鬥,因為這是他一手指揮的,不用想,李韶光和王祚已經死了,這也是他指揮失誤,來不及悲痛,他第一個衝了上去,將士見將軍如此奮勇,更是不要命了,似乎潼關已經毀了一樣,就連剛進城內的唐軍也出來拚殺。
阿史那承慶沒想到的是,這支軍隊有如此頑強的抵抗力,竟然拖住他的部隊在灣處半個時辰不得前行,就在他心急如焚的時候,一個消息徹底打破他的思緒,算是幫他做出了決定!逃!
開玩笑,這時候逃,沒錯,來了一個阿史那承慶不敢惹的爺,就算是正麵對敵,他都不敢碰的人,僅次於郭子儀的大將仆固懷恩率兩萬騎兵從後夾擊,他此時被包了餃子,若不撤軍,就得全軍覆沒,他不逃不行啊。
便下令收兵,倉皇逃跑,仆固懷恩也沒有去追,畢竟潼關重要,好在來得及時,不然打潼關沒奪來是小,大公子要是死了,那他可就對不起恩人郭子儀了,郭旰當然是感激涕零,千恩萬謝,北方軍算是贏得了初步戰裹,卻被南方軍扯了進去。
還須時間準備,我們先回到主角張巡的事跡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