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摟草打兔(1)
雖然按級別來說,黃山的分量還遠遠比不上馬曉宇和陽天,可是這一番話在於太龍和張嘉陵聽來,卻不啻於一個重磅炸彈,把他倆炸得措手不及。他們在來喝這杯咖啡之前,都沒有料到黃山是要對他們說這麼重要的一番話,還以為頂多就是例行公事的應酬而已,誰知道這個過程卻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吳筱舟所說的秘密武器,就是現在在製作部門任助理的黃山。
張儀璐和吳筱舟來惠美信就職的時候,一共帶了五個年輕人過來,按照董事長張立國的指示,高大同把這幾個年輕人安插到了不同的部門。對於這幾個年輕人的底細,就是連高大同自己都摸不清楚,不明白他們真是來實習的,還是有其他的目的在裏麵。不過當時的局麵沒有現在這麼緊張,高大同也沒朝其他方麵想,隻是覺得真要有什麼事情,這幾個乳臭未幹的小夥子也頂不了什麼作用。
可吳筱舟對這事情卻並不這麼看,因為這可是她的一招非常重要的棋。這五個年輕人是她說服董事長張立國同意帶過來的,全部是她親自在之前的公司挑選出來的,她要利用這幾個人去完成一項秘密的任務:盡可能多地收集一些高管的隱私資料,隱秘性越強越好。
由於這是一項非同尋常的任務,吳筱舟在將他們帶來之前,全部單獨給他們作過交代,每個人交代的重點也都不一樣。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須嚴格地對這事保密,除了吳筱舟自己之外不能夠向任何人透露這個安排,連張儀璐都不能夠說。
吳筱舟完全是憑借著自己多年的權力鬥爭經驗來作出這個安排的,因為她知道,任何一樁收購案例背後都隱藏著非常激烈的權力爭奪——其中一方麵是固有的舊勢力想維護自己的既有利益,另外一方麵則是新勢力想要早日上位——在這樣的爭奪當中如果不能夠深入到對方的內部去挖掘有價值的信息,那麼新的勢力會非常吃虧的。而這種事情之所以不能夠和張儀璐說透,是因為她是老板,老板隻要結果就行,過多地介入過程有時候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倒不如完全不讓她知道。
既然連張儀璐都不知道這幾個年輕人的用意,那麼高大同和陽天就更沒想到了,他們兩個絕對沒有想到這背後還有這麼大的陰謀。因此高大同當時在安排這幾個人的時候,還僅僅是想著利用這個事情給陽天點顏色看,除此之外就再沒多想了。誰知道高大同的這個安排,卻正好陰差陽錯地稱了吳筱舟的意,她一下子便不露痕跡將這些棋子散落到了各個不同的部門,這讓她更容易收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這其中,黃山就是極其重要的一顆棋子。
在製造行業中,各家公司能力的差別往往取決於原材料和設備、以及生產過程當中對工藝的控製等幾個主要的方麵,而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原材料和設備這一點,這對於業內大多數工藝技術都非常成熟的線路板行業更是如此。因此如果想區別線路板行業中不同公司的實力對比如何,那隻要看他們之間的原材料和設備的差別就可以瞧出個大概來了,那些知名的大公司所采用的原材料和設備往往都是很先進的;而那些小公司由於受製於成本,不得不使用價格低廉、質量也稍遜一籌的次等原材料和設備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線路板生產企業當中的製作部門便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了,因為大部分的原材料的使用效果都是由他們來控製,他們可以決定哪些原材料是滿足公司要求的。
既然有這個權力,製作部門的主管人員便會趁此機會為自己謀取一些不正當的利益,其中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和供應商勾結在一起,采用抬高采購價格、然後自己從中拿回扣的方式來獲取收益。
這種情況在惠美信被收購之前尤其嚴重,可是由於很難拿到實質性的證據,時任公司總經理的高大同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後來惠美信被收購之後,新的母公司龍騰集團強製要求公司必須統一使用集團內部供應的一些原材料,可是龍騰集團所提供的原材料僅僅是板材和一些輔助材料,對於生產所需要的另外幾項重要的原料比如說藥水、油墨等,惠美信還是必須向外麵的供應商采購,所以這種情況也就是稍微得到了抑製而已,卻遠遠沒法達到根治。
在線路板行業熏染了十幾年的吳筱舟自然知道哪裏是關鍵的地方,因此她對黃山可是作了特別交代,讓他務必要盡一切可能去收集這方麵的證據,不管是有根有據還是捕風捉影,隻要是稍有關聯的資料都必須記錄下來。黃山接到這個特殊使命之後,沒敢怠慢,便第一時間投入到活動當中,使出渾身解數來完成這個任務。
按說黃山一個新人進入到製作部門,要想在短時間內收集到這麼私密的消息,那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沒有誰會傻到這種地步,向他這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透露這麼絕密的東西。不過黃山能夠得到吳筱舟這個老江湖如此的眷顧,自然還是有一定能耐的。
當初黃山被安排到製作部門之後,馬曉宇並沒有給他安排什麼實質性的工作,隻是含糊其辭地讓他多看多學,必要的時候協助下麵的工程師做一些事情。黃山很乖巧地答應了,他每天就是上下班的時候上來和馬曉宇打聲招呼,剩下的時間全部和部門同事泡在一起。
憑著他這個董事總經理辦公室助理的特殊身份,下麵的人見到黃山都顯得客氣三分,對於他想要知道的問題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且由於供應商給的好處都被上麵截流了,下麵的工程師對於馬曉宇和陽天都頗有微詞,隻是平時也沒地方發泄,全部憋在心裏麵。黃山到來之後,利用自己的特殊背景和交際手段,很快就和下麵的工程師打成了一片,尤其是和其中的一個老工程師關係最好。
這個老工程師在惠美信已經工作了很多年了,隻是由於不善於交際言辭,又不太認同馬曉宇的管理方式,所以一直都沒有得到重用。看著很多比他資曆年輕的人都憑著馬曉宇的認可升上去了,這位老工程師覺得憋屈得很,對馬曉宇也有很大的看法。
不過這位工程師雖然在馬曉宇那裏得不到重用,可是在供應商的眼中,這人卻非常不錯,因為他很少提出什麼非分的要求,所以交往時間久了,供應商也就沒把他當外人,碰上馬曉宇要了什麼好處,這些供應商有時候也會說給他聽。長此以往,這位老工程師也就慢慢地收集到不少這方麵的信息,即使沒有切實的證據來證明這些信息都是可靠的,可是光是這些含糊的故事,要是被抖露出來的話就已經夠觸目驚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