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十五(2 / 3)

第二天,他剛剛起床,同永順匆匆走了進來,遞給他一張帖子。他接過帖子,隨口問道:“誰給的?”

同永順說:“在門口撿的。”

他拆開帖子,拿出一張紙來,上邊寫著一行醒目的字:三千大洋,請不要再過問此案,他勃然大怒,罵道:“他媽的,膽子也太大了!”

同永順問:“姑爺,咋了?”他比司馬亮還要年長幾歲,可他是下人。他原本是司馬亮嶽丈家的護院,跟隨司馬亮之後卻一直按照以前的稱呼叫司馬亮“姑爺”。

司馬亮第一次看到同永順時就很有好感。他笑問道:“你是哪裏人?”

同永順回答:“韓城人。”

“姓啥?”

“姓同。”

司馬亮大喜過望:“那咱們還是同宗哩。”

同永順卻惑然地看著司馬亮,不明白司馬亮為何出此言。他姓同,怎麼能跟司馬亮同宗呢?

司馬亮笑道:“天下的同姓馮姓和姓司馬的是一個先祖。”

同永順還是不解地看著司馬亮。司馬亮給他講了一段古經。

漢武帝時,北方匈奴入侵中原,漢將李陵奉命去禦敵,不慎兵敗被圍,無奈降了匈奴。漢武帝聞訊大怒,要殺李陵全家。史官司馬遷替李陵求情,說李陵降敵是出於無奈,不是本意,請赦免李陵家人。沒想到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荒唐地給司馬遷施了宮刑,並禍殃九族。司馬家族為了免遭殺戮,逃在一個偏遠的地方隱藏起來。他們還是怕暴露目標,把族人分為兩支,並玩了一個拆字遊戲,把“司馬”拆開,一支人姓同,一支人姓馮。同者,司字加一豎也;馮者,馬字加兩點也。先人們不僅用這麼有趣的文字遊戲逃避了官府的追殺,而且提醒自己都是司馬的後人。因此司馬亮說他和同永順同宗。

聽了司馬亮的古經,同永順笑道:“原來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

司馬亮笑道:“現在我們仍是一家人。論年齡,我應該叫你大哥。”

同永順急忙說:“不不,我還是應該叫你姑爺。”

司馬亮見他如此這般模樣,也不勉強,任他去叫姑爺,卻對他另眼相看,以“老同”相稱。相處時間久了,司馬亮看出他是個血性漢子,忠心事主,不僅對他賞識有加,而且對他十分信任,不把他當下人看,凡事從不瞞他,甚至跟他相商。

司馬亮把帖子扔給同永順:“你看看吧。真是豈有此理!”

同永順看了帖子,說道:“姑爺,這帖子肯定是鄭家送來的。他們這麼快就得知了消息,縣府中的官吏肯定有人給他通風報信了。”

“三千大洋就想賄賂我司馬某人,休想!”

當天上午,司馬亮又把有關方麵的官吏喚來,督催迅疾辦案,並警告:辦案不力者撤職查辦!

翌日清晨,同永順又在門口撿到一張帖子,交給主人。司馬亮拆開一看,隻有四個字:五千大洋。

司馬亮更為惱火憤怒,當即召喚有關官吏,限令五日之內必須了結此案。

沒想到次日清晨同永順又在門口撿到一張帖子,仍是四個大字:一萬大洋。

司馬亮呆呆地看著帖子,半天不語。同永順站在他身邊,也看清了帖子上的字,問道:“姑爺,咋辦?”

司馬亮反問道:“你說該咋辦?”

同永順的父親是個武師,他自幼跟隨父親走南闖北地賣藝,閱曆不淺,可謂打小賣蒸饃,啥事都經過。他略一思忖,言道:“依我之見,這案子本來就不是你辦的,你就不必去管這出力不討好的事,把自個兒不疼的手硬往磨扇下塞。還有,你被民政局局長的案子纏得頭疼,何必又為這事引火燒身呢?鄭家的根基很深,專署省上都有能說上話的人,如果再查下去對你的前程很不利。再說這錢也出到頭了……”他說到這裏打住了話,一雙眼睛看著主人。

司馬亮沉吟片刻,長歎一聲:“唉,你說得也在理。辦這案真是出力不討好,人家也出得不少了。錢過了萬,已能通神。此案不辦也罷。”少頃,又喃喃地說:“不是吾不為也,是力不能也。”連連搖頭,一臉沮喪之色。

此後,司馬亮不再過問此案。三天後他果然得到了一萬大洋的賄款。他心中暗暗竊喜。自思,免卻了麻煩又得了錢,一個蘿卜兩頭都切了,真是天大的好事。他萬萬沒有料到,賄銀好收,卻吃進肚裏難消化。

時隔不久,專署派員來三邊辦案。來員與司馬亮同過學,交情不錯,私下告知他,有人把他告下了,說他草菅人命有受賄行為。他此次來三邊是專為調查此事來的。當時把司馬亮驚出了一身冷汗,忙問是誰人所為。同窗問他是否得罪了一個姓鄭的鄉紳,他點頭說是。同窗便對他說了內幕,他驚呆了,做夢都沒料到是姓鄭的下的絆子。他原以為那事做得十分機密,哪裏會想到告他狀的人正是那行賄的鄭掌櫃。鄭掌櫃的一個親戚在專署做監察局長,管的就是政府官員行賄受賄之事。鄭掌櫃折了一萬大洋,咽不下這口氣,就去專署找那個當監察局長的親戚,說是隻要能扳倒司馬亮,那一萬大洋就給監察局長進貢。是時,三邊縣民政局局長貪汙受賄的案子已牽連到監察局長,他正發愁揪不住司馬亮的小辮,當即大喜過望,合謀要扳倒司馬亮。不幾天,專署就派員來三邊調查此事。所幸的是派員是司馬亮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