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吧!保持住,相信我,你的生活會讓你樂不可支的。
學會了陽光哲學,接下來,我們來處理朋友之間及陌生人之間的誤解。
朋友間、陌生人間的誤解多來源於“計較”二字。朋友間有了誤會,我們要及時化解。陌生人間有了衝突,我們也要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去解決,畢竟沒有必要無故樹敵,況且人生有太多的未知。類似“乞丐模樣的老頭其實是個大富豪”的故事,想必你也看過不少了。
既然這樣的誤解來源於“計較”,那不如你就吃點虧。還是那句話:吃虧是福。
何東
如果你與人發生誤會,你意識到自己錯了,就道歉吧。
別錯了還不認錯。社會上有多少衝突,不就是因為不認錯嗎?
在北京的街頭經常能看到,倆自行車就因為碰了一下,能打四個小時,就是因為錯了還不認。我們不是幾千年的禮儀之邦嗎,就因為自行車碰了一下,打四個小時,這經濟上也不合算啊。
這是一個文化習慣的問題。中國的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別占人家便宜”,其實這背後的潛台詞就是“別吃虧”。可街上人要是都不吃虧,那就亂了。
我經常騎著我的電動車在胡同裏碰上外國人。那些外國人,隻要意識到你的車過來了,他們會閃到一邊衝你笑。中國人就覺得這種老外特虛偽。那麼中國人是什麼呢?如果你在馬路上碰了一個人,你看了他一會兒,對方立馬問你:“你看我幹嗎?”可是要是老外,他就會衝你一笑。我呢,我倒是願意選擇這種虛偽的方式。一笑解千“仇”嘛,很多矛盾自然而然也就化解了。
如果是朋友,如果認為是朋友,那就要學會吃虧。什麼是朋友?能吃虧的就是朋友,而且光吃虧可能還不夠。真為朋友,可能還需要吃啞巴虧。
我有一個朋友,我們兩個認識20多年了,他就挺不講理的。有一次我問他,我說咱倆認識這麼多年了,你跟我說過對不起嗎?他當時就說:“我沒做過對不起你的事,我說什麼對不起。”然後他就學英語去了。之後我問他,英語裏麵最多的詞是什麼。他挺不好意思地告訴我是“Excuse”。
所以說,不管是陌生人還是朋友,要是有事兒,首先說聲“對不起”。
在很多中國人的意識中有一個不成文的定式——錯了就錯了。而這個觀念在根本上就是錯的。
矛盾是怎麼產生的?一個較真,一個不吃虧,一個錯了就錯了,雪球就越滾越大。
道歉不是丟麵子,不是傷自尊,它是一個溫水箱,能夠化解尷尬,創造溫暖、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