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傷剛愈,下體出血不止,三毛的身子越發虛弱。加之每日連基本的溫飽都不能滿足,鬱積的心情讓她再也無力支撐下去。三毛為求病愈,決定飛回台灣。他們的錢隻夠買一張機票,所以荷西不能同行。想來就算他們有兩張機票的錢,荷西也不會選擇在如此潦倒的時候,和三毛回台灣去投靠嶽父嶽母。作為一個男人,他傷不起這樣的自尊。
所謂近鄉情怯,三毛登上回台灣的飛機時,心中感慨萬千。離家四年,她穿越蒼茫沙漠,找到此生伴侶。原以為可以攜愛人幸福而歸,卻不料落得這般淒冷光景。自己坎坷的人生早已讓父母心力交瘁。本想讓自己迷失在異鄉闌珊的街頭,但終究還是踏上了歸程之 路。
她曾幻想過千百次回到故鄉的情景,有驚喜,有失落,有溫暖,有冷漠,卻始終猜想不到,等待她的是數不清的鮮花和掌聲。曾幾何時,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已經風靡整個台北。她的讀者,如同撒哈拉的沙礫一樣,紛紛灑灑。多少次,她從母親的來信得知,她的作品在故鄉所引起的熱潮。如今回國,才知道自己早已不經意地成了被熱捧的公眾人物。
他們希望從這個闖過沙漠的女子身上,探尋到更多的傳奇。從沙漠歸來的三毛,紮著兩根麻花辮,皮膚深棕色,舉手投足間,有一種曆盡萬水千山的豪情與粗獷。她從荒漠歸來,看盡了太多的風土人情,那種由骨子裏散發而出的魅力,足以令人為之傾倒。
一身塵埃的三毛,像謎一般,耐人回味。接下來的日子,三毛接受一批批記者采訪,寫下數不勝數的讀者簽名,還有應接不暇的飯局。曾經那些令三毛仰慕不已的名人,如今成了交杯換盞的朋友。昔日的三毛,在文壇上沒有一席之位,今天卻生生地成了主角。
所以,我們永遠不要質疑一個人的夢,不要輕視一個人的理想。命運總是會給許多人出其不意的安排,隻是不知道,那窄窄的成功之門,有沒有一扇為你我敞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間的冷暖悲歡,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明白。
宴席如水,掌聲如潮。這般喧嘩的背景,令三毛心生迷惘。她當初去撒哈拉,為的是尋夢。幾年滄桑時光,換取今日璀璨光環,這一切真的是她想要的嗎?人在喧囂中往往容易迷失自己。過慣了清靜日子的三毛,似乎有些不習慣都市的繁華。
唯有在風微日落之時,回到家中,守著父母,守著那扇小窗,才可以安靜片刻。就在三毛每日接受盛宴之時,遠在加那利群島的荷西失業在家,忍受著饑餓與寂寞。也許他根本無法想象,自己的妻子在台灣,深受那麼多人的尊崇。文字於他,從來都沒有多少柔軟,多少感動。他亦無法想象,三毛的作品所能帶給讀者的無窮魅 力。
荷西的信件讓三毛如夢初醒。台北的鮮花、宴席、親情,幾乎讓她忘了在加那利島的海邊小屋,還有位貧窮的丈夫在等她歸去。其實她沒忘,她舍不下的,不是這裏的繁華,而是兩鬢添了白發的雙親。此一離去,山迢路遠,再回來又不知是哪年。
誰說習慣了流浪的人,不懼人間無常聚散,不在乎年華倉促老去。雖是浮塵野草,對世間的一切,總有種不能割舍的依賴。縱是一枚落葉,也希望可以在風中多流轉幾個輪回。有一天,當相愛的人不能再關懷自己的時候,孤獨的自己需要靠昨天的回憶,來靜靜取暖。
台北一位姓朱的大夫,用中藥秘方治好了三毛的婦疾。三毛知道,她的旅程又將開始。飄零於她來說,像是歸宿。更何況在麵朝大海的遠方,有一個男子在為她癡癡等候。他為她,擔負責任,飲盡滄桑。她不忍有絲毫的辜負,不忍。
三毛走了,離開台灣,去加那利島尋找她的愛人。萬裏長空,暮雪千山,明天會以何種方式開始,讓大海為她解答。什麼也沒有帶走,什麼也不能留下。隻有那首叫作《橄欖樹》的歌,唱了一年又一年。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