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漂萍(1 / 2)

失業像是一個深不可測的旋渦,讓這對貧賤夫妻陷入無比的哀愁中。荷西給世界各大公司發去求職信,但這位專業優良的潛水工程師落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為了生存,驕傲的三毛甚至向台灣求援。她寫信給蔣經國,希望可以給中國女婿荷西在台灣安置一份工作,待遇不計。蔣經國回信道歉,告知台灣暫無荷西適合的工作。

山窮水盡,莫過於此。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三毛從遙遠故鄉掙來的零星稿費。失業的荷西焦急而抑鬱,靠妻子的稿費來養家糊口,他更是慚愧萬分。當年他求婚時,許諾過要掙錢養活太太,給她所有的幸福與安穩。可如今,他們每天隻能吃一頓飯,有時是一片麵包,有時是一碗方便麵。貧窮可以消磨一個人所有的棱角,粉碎一切堅強。

每天清晨,荷西都去海邊打魚。童話故事裏的漁翁和漁婆,原本是一幅溫馨美麗的圖畫,三毛與荷西卻絲毫感受不到執子之手的浪漫和溫情。在撒哈拉,盡管他們也忍受過貧苦,但荷西每月有固定的薪水。在加那利島,三毛算是深刻地體會到了貧賤夫妻百事哀的辛酸滋味。

骨傷剛愈,下體出血不止,三毛的身子越發虛弱。加之每日連基本的溫飽都不能滿足,鬱積的心情讓她再也無力支撐下去。三毛為求病愈,決定飛回台灣。他們的錢隻夠買一張機票,所以荷西不能同行。想來就算他們有兩張機票的錢,荷西也不會選擇在如此潦倒的時候,和三毛回台灣去投靠嶽父嶽母。作為一個男人,他傷不起這樣的自尊。

所謂近鄉情怯,三毛登上回台灣的飛機時,心中感慨萬千。離家四年,她穿越蒼茫沙漠,找到此生伴侶。原以為可以攜愛人幸福而歸,卻不料落得這般淒冷光景。自己坎坷的人生早已讓父母心力交瘁。本想讓自己迷失在異鄉闌珊的街頭,但終究還是踏上了歸程之 路。

她曾幻想過千百次回到故鄉的情景,有驚喜,有失落,有溫暖,有冷漠,卻始終猜想不到,等待她的是數不清的鮮花和掌聲。曾幾何時,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已經風靡整個台北。她的讀者,如同撒哈拉的沙礫一樣,紛紛灑灑。多少次,她從母親的來信得知,她的作品在故鄉所引起的熱潮。如今回國,才知道自己早已不經意地成了被熱捧的公眾人物。

他們希望從這個闖過沙漠的女子身上,探尋到更多的傳奇。從沙漠歸來的三毛,紮著兩根麻花辮,皮膚深棕色,舉手投足間,有一種曆盡萬水千山的豪情與粗獷。她從荒漠歸來,看盡了太多的風土人情,那種由骨子裏散發而出的魅力,足以令人為之傾倒。

一身塵埃的三毛,像謎一般,耐人回味。接下來的日子,三毛接受一批批記者采訪,寫下數不勝數的讀者簽名,還有應接不暇的飯局。曾經那些令三毛仰慕不已的名人,如今成了交杯換盞的朋友。昔日的三毛,在文壇上沒有一席之位,今天卻生生地成了主角。

失業像是一個深不可測的旋渦,讓這對貧賤夫妻陷入無比的哀愁中。荷西給世界各大公司發去求職信,但這位專業優良的潛水工程師落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為了生存,驕傲的三毛甚至向台灣求援。她寫信給蔣經國,希望可以給中國女婿荷西在台灣安置一份工作,待遇不計。蔣經國回信道歉,告知台灣暫無荷西適合的工作。

山窮水盡,莫過於此。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三毛從遙遠故鄉掙來的零星稿費。失業的荷西焦急而抑鬱,靠妻子的稿費來養家糊口,他更是慚愧萬分。當年他求婚時,許諾過要掙錢養活太太,給她所有的幸福與安穩。可如今,他們每天隻能吃一頓飯,有時是一片麵包,有時是一碗方便麵。貧窮可以消磨一個人所有的棱角,粉碎一切堅強。

每天清晨,荷西都去海邊打魚。童話故事裏的漁翁和漁婆,原本是一幅溫馨美麗的圖畫,三毛與荷西卻絲毫感受不到執子之手的浪漫和溫情。在撒哈拉,盡管他們也忍受過貧苦,但荷西每月有固定的薪水。在加那利島,三毛算是深刻地體會到了貧賤夫妻百事哀的辛酸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