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昆侖出 2.海冰重重(2 / 3)

命懸一線

不能繼續等待下去了。不得已走的道路也許是最好的道路。現在,卸貨工作已經比原定計劃滯後了12天左右,而且“雪龍”號尚未到達預定位置。考察隊後續工作麵臨破冰油料緊張、海冰變弱和天氣不穩等不利因素。特別是由於南極特定的嚴酷環境限製,建設冰穹A科考站的有效時間很短,考察隊必須按計劃完成任務,及時撤離。

考察隊適時調整計劃,利用短暫的晴好天氣,立即開始考察物資卸運以及直升機飛行吊運物資作業。

卸運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徐霞興駕駛雪地車從“雪龍”號的左舷出發,試圖繞船頭到右側拖拉雪橇,在行至船頭前方150米左右的地方,突然發生海冰塌陷。這一切,太出乎意料了!因為“雪龍”號強大動力的破冰,加上一次次爆破,海冰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然而,這就是南極,很多情況都難以預料。雪地車吼叫著,隨著碎裂的海冰沉向寒冷的南極大海。徐霞興感到雪地車在下沉,按照以往的經驗,他想著猛踩油門就可以衝過去,但這一次,海水一下子就湧進了駕駛艙。他在一米多深的海水中試圖打開車門,但是,巨大的水壓,將車門緊緊抵住……

事發時領隊楊惠根和兩個領隊助理,正站在“雪龍”號科考船駕駛艙的指揮台上,密切注視著現場卸運情況。幾分鍾前,楊惠根下達了一道指令,讓隊員們等到子夜之後,再行卸運。那時海冰會凍得更堅固結實些,安全係數將會增加。看著忙碌的隊員們,楊惠根逐漸覺得自己的擔憂或許是多餘的。但誰能料想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就像咒語般的墨菲定律所說,可能會出錯的,必定會出錯。他看到徐霞興駕駛的雪地車突然陷落,還未來得及反應,雪地車就沉入了大海。楊惠根大聲呼喊:跳車!跳車!聲嘶力竭,但徐霞興聽不見。

楊惠根知道這支考察隊是一支臨時性隊伍,隊員來自六十幾個單位,其中有不少是年輕人,甚至是學生。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來南極,這支考察隊卻要承擔在南極內陸建立第三個科考站的艱巨任務。如何讓這麼一支年輕的隊伍,在短時間內麵對艱險,完成任務,對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這是一支沒有接受過艱苦訓練的軍隊,現在卻要讓他們去打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途中講課的時候,楊惠根就曾用精確計算的方法,告訴大家此次執行任務中將會出現風險的概率。他說,此次考察時間為173天,我們一共240個人,如果一個人幹一天活兒發生事故的概率就像丟硬幣那樣的話,出現正反麵的概率是二分之一,那麼我們發生事故的概率是兩萬分之一,兩萬分之一相當於57年,一個人差不多30年工作時間,57年幾乎相當於兩個人一生的工作時間,這期間總會出現一點事故的,假如一個人一生的工作中出現一次骨折,我們這支隊伍就會在這次南極考察中發生兩個人骨折的事故……

然而,這次的事故不是“骨折”,也不是新手,而是徐霞興!

此時此刻令楊惠根更加心驚膽寒的是,如果失去了老徐,科考隊將會怎樣?不僅是此次科考可能中止,之後若幹次科考都將被籠罩進巨大的陰影中……

他幾乎不能承受這突如其來的一擊。

徐霞興連人帶車落入冰冷的海中,似乎在他眼中,世界僅僅是突然變安靜了。他冷靜地挪到了空間相對大一些的副駕駛位置上,左手開啟車門移窗,右手打開雪地車天窗,海水瞬間灌入駕駛艙,水壓向上升起,產生了向上的推力。徐霞興用頭撞開了天窗的玻璃……這一連串動作,僅僅發生在十幾秒裏。生死關頭,沒有思考的餘地,必須冷靜、果斷,憑借經驗乃至本能,他逃出來了,空空的雪地車沉入大海裏。

逃離駕駛室後,冰冷的海水迅速浸透了老徐全身,就像有無數根鋼針刺著他的身體,先是疼痛,很快就麻木了。他隻有一個想法:一定活著出去。他不能就這樣死掉,這是他南極科考生涯中的最後一次,回去後,他就該辦理退休手續了。他怎麼能在工作的最後一站用犧牲的方式畫上句號呢?他盡可能屏住呼吸,但還是喝了幾口又鹹又冷的海水。他借助海水湧入的壓力衝出車外,發現雪地靴被卡在了30厘米寬的天窗上。徐霞興奮力蹬掉了靴子,掙紮著向上,向上……仿佛過了很久很久,頭頂碰到了堅硬的東西,是浮冰!他用力撥開浮冰,海水的浮力一下子將他推出了水麵。寒冷的南極空氣一下子灌滿了肺腑,一種暢快之感四溢而出。他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掙紮著爬上了冰麵,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此時,渾身的力氣已經耗盡,身體已經凍僵,一步都挪動不了。

雪地車陷落之後的全過程超不過一分鍾。

心如火焚的楊惠根,突然看到遠處的冰陷處浮上來一個黑點,心裏微微有了光。老徐沒有犧牲!他趕緊帶人飛奔過去,用被子將凍僵了的徐霞興包裹得嚴嚴實實,抬回了“雪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