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的壓力
雅虎中國網站曾經推出《城市白領的收入與房價》專題。該專題的首頁文章標題分別是:《北京,你讓窮人絕望》、《新上海人真累》、《年薪70萬女金領,在廣東買不起房》、《廈門白領會不會上演都市大逃亡?》、《天津篇:掙多少錢,吃多大苦!》,一係列關於城市生存狀態的描述,將白領的心情大揭底。
所謂白領的薪金定義,不過是緩解過度焦慮的底限。
那將意味著我們不必擔心生病會讓我們一貧如洗,不必擔心失業後一個月就沒米下鍋,有勇氣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能力去承擔一些失敗……顯然,如果達不到專家這個標準,你就得為上麵的事情發愁,就會時刻覺得我們命懸一線。
似乎每個人都有淪為下層社會的趨勢。將鋪天蓋地的過度宣傳,比如豪宅、汽車以及品味生活,看做是一種過度的幻覺。過度的烏托邦,讓人們的信心化為過度的泡沫。許多的所謂“中產”,買一堆奢華雜誌、喝一次咖啡很輕鬆,但是要買一套房子,馬上就會感到很大的壓力。
電影《冰河世紀》中有個動物令人印象深刻,它是長尾鬆,是鬆鼠的一種。長尾鬆喜歡囤積遠遠超過基本需求的糧食。因為擔心食物會缺乏,長尾鬆拚命工作,忙個不停。一旦被關入籠子,缺乏足夠食物的長尾鬆,很快就會死去,它們不是死於饑餓,而是死於心理上的巨大威脅和壓力。現在,似乎我們每個人都成了長尾鬆。
當孩子也被卷入其中
“如今,電視裏總少不了鋪天蓋地的食品廣告。女兒常指著電視說:‘媽媽,我想要這個!’每當這時,我恨不得關掉電視。但關掉已經晚了,女兒已經看到那些垃圾食品了。怎麼辦?買吧,無意中滋長了女兒的物欲;不買吧,她又吵得我心煩意亂。”這是一個媽媽的抱怨。
成功的兒童消費品廣告,就像一條金光燦燦的鎖鏈,每一環都有著精心的策劃和周密的布局。當廣告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那一刻,“啪嗒”一聲,鎖頭合上,就牢牢圈住了孩子的心。當然,跑不掉的還有父母、長輩們口袋裏的真金白銀。
家長們不希望孩子在物欲上有太旺盛、太超前的想法,但往往卻被事與願違的現實所困擾——似乎他們永遠不如廣告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麼。
對於尚未形成獨立意識和判斷能力的低齡兒童們來說,新奇有趣的人和物以及故事情節、亮麗的色彩、明快的音樂、易學易記的廣告詞,已足夠虜獲他們的心。
但要打動更為寬泛的目標群體,單靠卡通人物形象和耍賴式的“媽媽我要喝”遠遠不夠。為此,廣告創意者要動用成年人的複雜心思,通過細節設置傳遞更多能微妙迎合各年齡段心理的信息。
精明的廣告商常常會將廣告在動畫片播出前後的時段投放。這樣不但能借助孩子們盼望動畫片播出時集中的注意力,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麵,正在播出的動畫片也是孩子們互相交流的主要話題,他們討論的內容會很自然地延伸到動畫片前後播出的廣告產品上,將電視廣告傳播進一步拓展為口口相傳。如果產品或廣告還能與動畫片的內容相結合,對孩子們消費欲望的殺傷力就將更上一層樓。
前陣子,“趣多多”餅幹的電視廣告換了新版本:一排餅幹小人在路上一邊開著車旅行,一邊快樂地唱“吃了我吧寶貝”,一隻手一次次伸過來將餅幹小人一個個拈走,直到最後拿走司機,歌聲到此戛然而止。
這樣的創意所傳遞的新奇、趣味、快樂都是顯而易見的,大人們也會欣然為小餅幹們付賬。但他們很難意識到,孩子想要“趣多多”,或許並不隻是喜歡它的口味,或者想獲得廣告營造的吃餅幹時輕鬆愉悅的感覺。其實,餅幹小人和夥伴們在一起、沒有大人的陪伴、開車旅行等細節,都是新一代獨生子女們渴望卻無法實現的場景。
當情感遭遇金錢
幸福就像一個水晶球,從天空掉了下來。掉到地上摔得粉碎,碎片到處都是,人們都會撿到一些幸福的碎片。
有人撿到的多,有人撿到的少,但是沒有人撿到全部……富豪愛上灰姑娘,百萬年薪的“白骨精”情歸“無錢男”,司機牽手單親母親的故事,早被無數次改編翻拍。
2009年初,一部由劉德華和舒淇共同主演的香港影片《遊龍戲鳳》吸引了不少都市人的眼球。在這個越發紙醉金迷、情感被標上價碼的時代,這樣一部講述真愛的影片著實讓大家感動了一把。
本片的導演劉偉強最早相中《遊龍戲鳳》的劇本,是因為他認為現代人有一個認識誤區——愛情可以用金錢來買。劉偉強在接受采訪中說:“我想告訴大家,愛情是一個很平等的東西。你有錢,人家不愛你就是不愛你,頂多為了錢跟你一起,但拿到錢就會離開你。因此,我安排劉德華那個角色離了三次婚依然追求真愛,而舒淇麵對500萬元的婚戒仍然堅持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