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撫琴,熏香品茗,聞香賞畫,借香懷想……人類對香的喜好,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就如同蝶之戀花,木之向陽。
香道起源於中國,卻成長在日本。大約是在六世紀,香與佛教一起由中國傳入日本。根據《日本書紀》記載,推古天皇三年(公元595年),日本淡路島上漂來一塊木頭。島上的居民用火點燃這塊木頭後發現,木頭散發出了難以形容的芬芳。這令島上的居民十分驚愕,於是便將木頭運到宮中獻給推古天皇。聖德太子判斷,這就是稀世之寶沉香木。這是日本關於香的最早的記錄。
在日本平安時代的作品《源氏物語》裏,就經常出現給衣物熏香的場麵。可見,此時日本貴族已經懂得用香來豐富生活,怡情助興。到了室町時代,喜歡收集各色名香的貴族越來越多。在聚會上,大家便將收集到的名香一一點燃,互相品評香味的優劣。這就是香道的雛型。到了江戶時代,人們開始根據一定的規則及方式,讓香與文學、詩歌或季節、意境等相結合,通過加熱兩種以上的香木來鑒別芳香的微妙差異。這就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香道。
日本香道的創始以宮廷貴族三條西實隆與武士誌野宗信為中心。因此,現代的日本香道也以“禦家流”和“誌野流”為最大的兩個流派。從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再到如今的日本社會,中間發生過無數次的變革,部分日本傳統文化也隨之湮沒,但是香文化已經根深蒂固地滲透到了日本人的生活習慣裏,同時成為日本現代人的精神養生法。
先說生活習慣上。日本的大多數家庭都有佛龕,所以每天都會使用到線香。不僅如此,日本人還會在親朋好友來訪時,在玄關處點上一支香,這是從古時就一直傳承下來的生活習慣。
再說精神養生法。如今,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渴望能在快節奏中享受慢生活的人也越來越多,而香就具有很好的調節情緒、緩解壓力的作用。所以,現在的年輕人也懂得在高考衝刺階段,點上一支香讓自己精神集中;在臨睡前,點上一支香讓自己悠然入夢;在和朋友飲茶聊天時,點上一支香讓大家身心放鬆。可以說,現代的日本人用到香的機會正在增多,而且日本全國各地都有香道教室。
其實,把外國的東西拿過來,再經過改良加工,變成馳名全球的日本製造,是日本的一大特色。比如拉麵,原本誕生於中國,但是成名於日本。又比如咖喱,原本是印度的主食,但全球美食家都熱愛日本咖喱。香道也是同樣,源於中國,卻興在日本,並通過日本而聞名全球。
創立於430多年前,擁有全球最先進生產體製的老牌企業——日本香堂集團的社長小仲正克就曾對我說過,他們在致力於將曆史悠久、獨一無二的香道傳承下去的同時,也通過舉辦公開展示會等活動,讓成長、成熟後的香道重新回到中國,努力修複一種文化的斷層,完成一種文化的回流。
香道是日本的一種傳統藝術。香道與花道、茶道並稱日本的“雅道”。香文化在日本盛行已有上千年。
他說:“香的原材料,最初就是從販香、運香的港口,也就是香港進口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很多國家都公開展示過香道。對香道最感興趣、造詣最深的就是中國人。歐美人需要逐個解釋,從一說到十,而中國人是一點即通,隻要說到一,就能自動領會到十。這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果然日中兩國的文化是同根同源的。”
在日本,“日本香堂”從2000年開始每年舉辦“回憶故鄉的盂蘭盆節”繪畫比賽。平均每年收到繪畫作品約7萬件,展覽會到場觀眾有10多萬人,是日本全國最大規模的麵向中小學生的繪畫比賽。小仲正克認為,“作為香道文化的傳播者,有義務讓日本的傳統文化代代繼承、發揚下去。每年8月的盂蘭盆節期間,日本的爸爸媽媽們都會帶著孩子回老家,與他們的爺爺奶奶團聚,迎接祖先的靈魂回家。日本的各個地方還會在此期間舉辦獨具特色的民間活動,比如伴隨著太鼓的鼓點聲一起跳舞等。我們舉辦繪畫比賽,就是希望孩子們能用心觀察、描繪故鄉的民情民俗,並將這些一直繼承下去。”
中國的發展道路,證實了要想保持影響力,就得不斷地求新、求變。而很多傳承自中國的日本文化,即使是在不斷的變革後,也依舊保留著共通的部分。這其實是非常值得我們反思,也值得我們學習的。這種區別源於兩個國家不同的曆史經驗,及兩個民族不同的性格,但是,歸根結底人類對優秀文化保護傳承的向往是一樣的。這也是香道可以光大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