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日本對自來水裏的餘氯控製得比較嚴。中國網絡上有帖子稱,全世界隻有中國的自來水加氯。事實上,像加拿大、日本等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的國家,也是通過加氯來消毒的。決定水質量的一是水源的保護,二就是消毒。而任何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毫無意義。日本《水道法》第22條規定,日本自來水裏的餘氯上限不得超過1mg\/L,正常情況下基本控製在0.4mg\/L以內,遠低於一般標準。
日本不僅水質檢查嚴格,對水管的更換也十分重視,國土交通省還創設了自來水管緊急改善事業,2016年的自來水管整備預算更是同比增長了103%。
水源汙染,可以說是經濟騰飛國家都經曆過的“陣痛”,關鍵就看如何整頓,以及能否調動民眾的力量了。2012年4月,我曾采訪過滋賀縣女知事嘉田由紀子。滋賀縣內擁有麵積約674平方公裏的日本國內第一大湖——琵琶湖。嘉田由紀子知事介紹說,30年前,琵琶湖因為工業汙染,曾一度出現過紅潮現象。為此,當地的日本主婦們發起了一場“肥皂運動”,就是改用肥皂洗衣服,不再用洗衣機和洗衣粉洗衣服,從而減少了廢水。滋賀縣的這一民間舉措引起日本全民對改善水質問題的關心。受滋賀縣的啟發,日本政府還專門製定了《蘆葦群落保護條例》,這在全世界也是首次,同時還製定了《湖泊法》等,都是非常有預見性的。
嘉田由紀子知事還向我介紹了她的治理經驗,“在水源保護問題上,不該一味采取北風政策,還要采取太陽政策(語出《伊索寓言》,指軟硬兼施)。北風政策,就是強硬的管製,這固然重要,但隻能起到一半的作用,另一半要靠柔軟的太陽政策,就是宣傳湖泊水質改善是一個大家受益、大家共享的事情,所以大家也要一起參與。北風政策和太陽政策要同時進行。”
2012年11月,我還去了萌熊的故鄉熊本縣,采訪該縣知事蒲島鬱夫。他很自豪地對我說,熊本縣最引以為榮的,就是水資源。“不管是生活在都市裏還是鄉下,每家每戶隻要打開水龍頭,湧出來的就是天然礦泉水,裝在瓶子裏就可以出售。熊本人無論做飯還是洗衣服,就連洗車和衝廁所用的都是天然礦泉水。豐富的地下水源,支撐著熊本的農林水產業,水滋潤著熊本縣人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