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一個人口不到1500人的小村莊,80%的垃圾都得以回收循環再利用。
到了2020年,還有望100%實現零垃圾。這個小村莊,就是位於日本德島縣中部的上勝町。
從德島縣的德島市市中心驅車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上勝町。該地區屬於山嶽地帶,在標海拔100~700米之間,散落著大大小小55個村莊,總麵積隻有109.68平方公裏,其中88.5%都是鬱鬱蔥蔥的森林。
德島縣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該縣的一個小村莊,利用森林資源發展“葉子經濟”,不僅實現經濟轉型,而且實現人口回流,大大緩解了社會結構造成的農村空心化。
上勝町屬於典型的山嶽間的小規模農村,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達到了51.49%,人口過疏化和高齡化是當地麵臨的兩大課題。
這裏,也曾有過輝煌。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上勝町曾經盛產過“溫州柑橘”,那是讓這裏人人樂開懷的時代。但是,1981年突降的一場大寒流,導致該地區的柑橘樹半數以上枯死。為了解決村民們的生計問題,當時擔任上勝町農業協會指導員的橫石知二,開始考慮尋找新的致富之路。
眾所周知,日本的和食在製作上講究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諧統一,重視器皿的搭配和擺放的藝術,要求料理能體現出季節感;是以五色、五法為基礎,需要動用五感來品嚐的料理。這裏所謂的季節感和五色,如何才能體現出來呢?其中一個重要道具,就是葉子的點綴。根據食器的顏色、形狀和季節,點綴上顏色各異的柏葉、笹葉、紅葉、銀杏葉、鹽漬櫻花等。
橫石知二花費了兩年多時間,自己掏腰包到各個料亭品嚐日式料理,認真學習各種葉子在食器上的擺放方式、形態、大小、季節感等,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料亭使用葉子的規律。接下來,他親自手繪了一本葉子采集參考手冊,然後指導上勝町的老年人到自家的後院和周圍群山中采集點綴所需的葉子。開始,一些老年人對他指點的致富渠道感到迷惑不解,“山裏的葉子又不是狐狸精,還能給我們變出錢來不成?”
1986年,在當地老年人的支持下,橫石知二成立了一家公司——株式會社“彩”。對,就是色彩繽紛的“彩”,專門麵向料理店出售點綴用的葉子,產品種類達到了320種以上。
恒久持力也是財富。公司成立後的第8年,年盈利額終於突破了1億日元,如今維持在2億6000萬日元左右。員工都是上勝町的老年人,最年輕的也70多歲了,最老的則在90歲以上。這些老年人根據自己的體力采集院中或山中的葉子,有不少體力好的女性,光靠采葉子、賣葉子,年收入就在1000萬日元以上,輕鬆地成為了“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