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用形狀描繪內心的夢想(2 / 2)

作為今天老少皆宜的藝術形式,動漫作品的情感的切入點必須明確,感情的傳遞必須清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批女漫畫家的崛起將日本漫畫帶入一個新階段,實現了一次情感的飛躍。她們將原本格式化的畫麵布局和長方形的畫框變成不規則形狀,甚至完全模糊掉畫框和畫麵的邊界,打破男性漫畫家的思維慣式,為漫畫增加了浪漫色彩和情感分量,將日本漫畫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一大步。

優秀的漫畫家發展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其個人風格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宮崎駿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純真的感情曆程和夢幻的畫麵。池田理代子以《凡爾賽玫瑰》為代表的融會了曆史和文學,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的作品風格,至今無人可以取代。漫畫家風格的這種唯一性,保證了漫迷的忠實度和漫畫市場的穩定發展。

第三,日本社會各界對動漫產業發展的共同重視。日本動畫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僅2013年一年,日本電視播放動漫製作分鍾數就達到了111794分鍾,2014年日本動漫產業規模更是高達16296億日元。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今天,這樣的成績與日本社會各界的重視與支持有莫大關係。日本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推動動漫產業走出去,2013年有11家動漫公司與53個國家簽訂了989項合同,出口了388部作品。

在相對寬鬆的審查製度下,日本各類漫畫雜誌林立,且個性鮮明、風格各異,它們分別麵向不同年齡層次和閱讀需要的受眾。如集英社旗下《周刊少年JUMP》雜誌,它始終圍繞著“友情、努力、勝利”這一理念,一代又一代發表於該刊的連載作品《聖鬥士星矢》《幽遊白書》《火影忍者》等,無一不是始終貫穿著對友情和夢想堅持、堅守的信念。秋田書店旗下的《公主》雜誌,則主打華麗唯美風格的少女漫畫,推出了大批像《尼羅河女兒》這類以愛情與冒險為題材的作品。此外,政府部門也允許一些專門製作成人漫畫的小公司存在,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

2000年,京都精華大學在藝術學部下麵開設漫畫學科,開啟了日本在大學開設漫畫學科的先例,並在2006年將其發展成為獨立的漫畫學部。漫畫登上了大學的“大雅之堂”,喜歡漫畫和學習漫畫的人也可以變成有身份的科班出身。

此外,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網絡技術的進一步提高,伴隨著網絡對紙媒的巨大衝擊,日本漫畫出版界也體會到自1995年巔峰時期之後愈來愈強烈的危機感,為了應對這種被動局麵,漫畫家和出版商們對此推出了一係列的調整措施,包括進一步細化漫畫題材和分類方向,重視TV和劇場版的製作,組織和推動同人活動等等。這些舉措,讓日本動漫業老樹發新芽,保持了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日本現代動漫的發展,經曆了一條學習和超越的道路。經過60多年的發展,日本動漫成為獨霸天下的一種文化形式,動漫變成今天外國人到日本留學、遊學的一個重要理由,這種現象及其成因值得一再討論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