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如今的日本有三寶——動漫、AV和電子產品。動漫居然還排在了赫赫有名的成人電影之前!更有甚者,有人還說:“日本的動漫是可以與好萊塢電影匹敵的‘特產’。”可見,老少皆宜的日本動漫影響力之大,甚至已經到了獨霸天下的程度。
日本動漫的曆史源遠流長,最早的漫畫雛形可以追溯到12世紀。1814年,葛飾北齋為漫畫命名,“Manga”成為獨一無二的不同於卡通(Cartoon)或者連環畫(Sequential art)的日本漫畫的名稱。而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漫畫則是誕生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占領時期的文化傾銷,強烈刺激了日本國民對改變日本漫畫落後局麵的決心,最終,在以手塚治蟲為代表的幾代漫畫人的努力之下,幾經變革,使其成為具備民族審美特質、個性色彩鮮明的獨立藝術形式。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更是成功將動漫作品賣到了歐洲和美國。到了2007年,日本漫畫的銷量打敗了美國漫畫,牢牢占據美國漫畫市場半壁江山。2011年,日本漫畫在法國發行量為1300萬冊,市場占比超40%。在產業規模和影響力上,日本動漫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頭。
回顧日本漫畫的發展史,日本動漫之所以能在日本國內乃至全世界流行,與日本漫畫感情刻畫細膩生動、情節設置極富想象力、兼具文學性和連續性等特點有很大關係。而日本漫畫之所以能夠形成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並成功地推廣到全世界,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第一,美國占領時期的文化傾銷與手塚治蟲的出現。也許日本人並不願意承認美國占領時期這一段尷尬的曆史,但是無法忽視的是,美國在二戰後的幾年占領期間對日本進行的文化傾銷手段,切切實實影響到日本漫畫發展的進程,也從客觀上推動了日本漫畫的發展。戰前的日本漫畫視角僵硬、畫麵固定、缺乏連續性,在好萊塢電影和迪士尼動畫的“動感”與“熱情”衝擊下,一位“其他國家沒有”的被稱為“漫畫之神”的漫畫家——手塚治蟲橫空出世。他有感於戰後日本漫畫的艱難處境,立誌發展屬於日本人自己的現代漫畫,並使漫畫登堂入室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手塚治蟲認為增強漫畫的敘事性功能是首要任務,他突破了戰前漫畫的題材限製,增加了漫畫的內容和篇幅,並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將電影的分鏡頭手法運用到漫畫創作中,模仿攝影機的移動變換視角,使二元世界充滿動感。從此,日本漫畫突破了日報連環畫的局限,也擺脫了美式漫畫32幅的框架,成為一種可以天馬行空長篇大論無所不能的大眾文學,讓漫畫從可有可無的“零食”變成深受大眾喜愛的“正餐”。
日本動漫崛起於二戰之後,擁有完整的人才培訓體係和產業鏈,《火影忍者》《海賊王》等動漫享譽世界。位於東京都台東區西南部的秋葉原,聚集著大量電子產品店、模型玩具店、動漫產品店和主題咖啡館,可以說是動漫迷的天堂。
第二,日本文化具有善於學習、更新、細化的傳統。不得不說,日本是一個非常善於和樂於學習先進文明的民族,而它能夠在漫畫發展上超越美國“老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得益於將漫畫的種類和題材細化。在日本動漫裏,沒有不能拿來比賽的東西,武功、修行、運動、廚藝、智力……幾乎是隻要能想得到,就都可以拿來做主題,也因此出現了愛情漫畫、科幻漫畫、體育漫畫、荒誕漫畫,甚至信息漫畫(介紹各種實用知識)、保健漫畫等多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