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兒童的讀本主題是“道路”,4歲是“紅綠燈”(2 / 2)

朋友告訴我,他兒子所在的幼兒園遊戲角還設有虛擬的道路和路口、交通信號、標誌標線。小朋友在交通樂園中玩耍嬉戲的同時,自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增強交通安全意識,從小養成了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

日本的小學裏除了專門的交通安全課,警察還會經常去給孩子們講授交通安全常識。每個學童的帽子、書包,甚至胸前姓名牌上都有醒目的交通安全標誌。這既是對孩子的保護,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從小培養交通安全意識的氛圍。

日本的中小學,將安全交通知識融入語文、數學、繪畫等基礎科目中,課程學習與交通安全教育兩不誤。每個學生的帽子、書包、胸前名牌上,都有醒目的交通安全標誌。

中小學階段,交通安全知識融入了語文、數學、繪畫等基礎科目中,課程學習與交通安全教育兩不誤。政府還經常向青少年贈送宣傳交通安全常識的玩具,其中甚至有會講話的小機器人,讓他們能通過活潑、輕鬆的形式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除了校園裏的理論學習,實踐也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交通指導員與集體上下學,是日本的兩大法寶。我居住的小區附近有一所小學,上下學時間經過附近的交叉路口及人行橫道時,都能看到交通指導員。他們是專業誌願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僅是孩子們安全的守護神,還要負責糾正他們的不當交通行為。

有一次,我與一名完成工作準備回家的交通指導員聊天,笑容可掬的他原來也有著“非常”手段。對於偶爾違反交通規則的青少年,他會耐心地說服教育;對於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則會讓其留下來協助維護交通秩序,直到同學們全部回家。這既是一種懲罰,也是一種教育。日複一日的規範與監督,讓孩子們逐漸形成了交通安全意識,養成了良好習慣。

集體上下學則相當於中國的路隊,由高年級的學生帶著學弟學妹過馬路。這種自治形式不僅可以培養高年級學生的責任感,還可以通過同學們的彼此糾正,形成一種整體的良好風氣。而且,帶隊人的互相輪換,讓每個同學必須以承擔整個團隊安全的責任感,熟練掌握各種交通安全知識。

日本國民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就是在交通規則教育這樣的一點一滴中積累形成的。在交通安全教育上,日本小處入手、嚴絲合縫的標準化體係,讓青少年習慣成自然,不僅對待交通規則,而且能對各種社會規則做出正確的“條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