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兒童的讀本主題是“道路”,4歲是“紅綠燈”(1 / 2)

“過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這句話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一些小學課本上的順口溜,很多人可能到現在還耳熟能詳。隨著機動車數量的急劇增加,交通事故已經成為各國民眾傷亡的頭號原因。當一起起慘烈車禍發生時,人們發現,很多青少年或不知所措,或處置失當,喪失了最後的避險機會。交通安全意識缺乏,已成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大隱患。

日本是青少年交通事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2000年日本交通事故傷殘者中,19歲以下青少年占比為26.5%。2013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為14.3%,遠低於30%的世界平均水平。交通安全教育在其中功不可沒。

日本學生大多從小養成了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

日本對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並沒有采取大而化之的方式,而是處處都貼近年齡特點,充分體現出一個“細”字。有一次,我與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朋友小酌,閑聊之間談到日本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他的一番見解讓我印象深刻,“培養孩子們的交通安全意識,並不是簡單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而是要從交通安全開始培養未來遵守規則的社會人。你隻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社會公德越差的國家,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就越多。很多人認為是公德差導致了不遵守交通規則,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反過來理解。”

這位朋友說,日本曾經成立過專門的團隊,研究為何青少年的交通事故率特別高。研究者發現,這與他們性子較急、較叛逆的年齡特性有關。一旦遭遇交通事故,這些弱點可能是致命的,而且叛逆的特性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時期得到正確引導,那麼藐視規則的意識就會在他們心裏生根,成人後就會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麵麵。所以,日本采取了全方位、全覆蓋的教育,讓青少年反複訓練,從小養成條件反射式的好習慣。

為了使交通安全教育取得預期效果,地方財政預算中還列出了相關費用。有一次,我參觀日本一所中學時發現,教具室裏滿滿都是交通安全指導掛圖、信號裝置、道路標誌等物品,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些都是用地方財政列出的專項經費購買的,還有專門的使用情況抽查。還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發現他才上幼兒園的兒子拿著一本圖畫書手舞足蹈地讀著,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全日本交通安全協會發行的用於識字的《交通安全讀本》。這些讀本沒有道德說教,而是以小朋友曆險的童話形式講述交通安全知識,文圖結合、生動有趣,非常受歡迎。比如,3歲兒童的讀本主題是“道路”;4歲兒童的是“紅綠燈”;5歲兒童的是“安全”。我不禁感歎,難怪日本的交通秩序井然,日本小朋友是從識字那一刻起就開始學習交通安全規則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