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思維讓“幽靈住宅”成為市場熱寵(1 / 1)

�S�\u0013�曾經熙熙攘攘的繁華都市將變成“幽靈城市”,曾經千金購入的高檔住宅將變成“幽靈住宅”……很多日本媒體不禁驚歎,不久的將來,日本也會淪為“幽靈國度”。近年來隨著高齡少子化問題的加劇,大量無人居住的空宅,已經成為日本各地十分頭疼的社會問題。不僅是人口流失嚴重的中小城市和鄉村,包括東京等在內的大都市也未能幸免,有些學者甚至驚呼,日本正在迎來“空宅時代”。

日本總務省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全國的空宅率已超過13%,總戶數超過820萬戶。即使在繁華的東京都內,千代田區、中央區和荒川區等中心地帶,淪為空宅的公寓比例也從19%到36%不等,高達兩位數。空宅嚴重浪費社會資源、消磨經濟增長,已經成為侵蝕日本的“蛀蟲”之一。

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做出的人口預測:到2040年,日本大部分的地方城市人口都將減少30%~50%。也就是說,這些城市的人口將減少1\/3甚至1\/2。而人口減少後,住宅也便成為空宅。

我因為工作原因,曾經去過日本很多都道府縣廳的所在城市(相當於中國的省會)。周末的主要街道上,竟然看不到什麼人,而到了市一級的城市,更仿佛置身“鬼城”,城市的很多住宅已經明顯沒有人居住,甚至有的院門大敞,成了流浪貓狗的樂園。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在很多地方城市的街道行車,特別是小別墅集中的偏僻區域,一定要放慢車速,謹慎駕駛,因為時不時就會從裏麵竄出很多動物,北海道那一帶甚至會竄出狐狸等野生動物來。可見,日本的空宅現象已經嚴重到什麼程度。這些住宅沒有人住,對城市麵貌、居民生活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不處理顯然是不行的。

然而,對空宅的拆除和處理,不但需要不菲的資金,而且涉及原住戶意向、信息確認等繁瑣手續,一旦處理不好會惹得一身麻煩。長期以來,空宅成為很多開發商眼中的“燙手山芋”,紛紛避而遠之。為解決這一問題,日本政府靈機一動:何必一刀切地拆除,從各個細節入手讓其變成一個新市場,一種新產業,豈不是更好?

為加快閑置房產的流動和再利用,日本政府開始聘請中介公司開展詳細的市場調查,不斷測算,直至確定有購租房意願的人口與房屋配比,然後降低空宅交易的各項稅率,並以法律手段強製空宅投放市場前必須開展全麵質檢。這些措施成為促進投資者涉足這一領域的有利條件。看好日本空宅再利用前景的投資者,已經開始大張旗鼓地進入這一領域。

為了吸引購房者,不少房地產公司打出了超級廉價的王牌。寸土寸金的東京地區,一套商品房動輒數千萬日元,獨棟住宅價格更是讓人咋舌。而首都圈電車可以直接到達的周邊地域,不少整棟空宅竟以180萬日元至240萬日元的低價出售。一位資深投資家透露,在埼玉縣等較好的地段,低價收購的空宅重新裝修後出售,回報率可以高達40%以上。

隨著日本老齡化情況的不斷加劇,空置住宅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若此問題得到緩解,可以解決多個相關的社會問題。

除了投資、再建、出售的方式外,空宅的租賃市場在日本中小城市也是欣欣向榮。例如茨城縣、山梨縣等較為偏僻的地區,政府放棄了對空宅費力不討好的拆除方式,轉而附加諸多優惠條件出租。有些城鄉接合部的空宅不但包含房屋本身,政府還贈送100多平方米土地,可供養花養草、種菜植樹等,月租僅需5萬日元至6萬日元。租賃者如果對空宅進行裝修和改造,還可享受當地政府提供的費用補助。地方政府的這些政策主要麵向長期租賃者,在吸引更多外來人口移居的同時,又順勢解決了空宅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此外,日本的旅遊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但酒店、旅館數量卻普遍不足,成為發展瓶頸。不少地方政府聯合旅遊業界,將空宅改造修整後,拓展成有特色的公寓型住宿,大大緩解了當地的客房壓力。

經濟低迷之下,日本空宅的再利用、產業化,可謂“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生動體現之一。隻是,天上也不會憑空掉餡餅,超出合理範圍的“跳樓價”“放血價”背後,也有可能暗藏陷阱,投資者還需擦亮眼睛,做好事前調查,以規避日本空宅帶來的諸多問題和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