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試浙江,發現可用之才(1 / 1)

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張之洞參加朝廷選拔各省鄉試考官的考試,獲得通過,被派為浙江省鄉試副考官。雖然隻是個臨時差使,張之洞仍然很興奮,因為第一次有了為朝廷選拔人才的機會。浙江士人聞之,也皆以有張之洞這樣的名士來浙主考為鄉邦之幸。七月,他偕同正考官張光祿趕往杭州赴任。張光祿已過知命之年,官至四品京堂,仕途上已無心進取,隻圖利用科場舞弊之機撈上一把,於監考、閱卷、錄取等考務不甚經心,放手讓正值盛年的張之洞去一手料理。張之洞生性勇於任事,辦事認真,在九天三場的考試中,他都親臨考場,散場後還與眾多考生親切交談,然後對同考官評閱過的考卷逐一審定,任何槍請、夾帶、抄襲等作弊行為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的選拔標準是專看學問根柢和性情才識,不太拘於文字格式,據以提出擬錄名單,但最後的榜示仍要由正考官張光祿定奪。

發榜的前一天,張之洞到張光祿的住所商議榜示事宜,無意中發現從張光祿衣袋中滑落出一張五百兩的銀票和一張紙條,紙條上用蠅頭小楷寫著一首暗示給予關照的小詩。張之洞雖是第一次按臨鄉試,但對科場舞弊早有耳聞,不以為怪,便隨手將銀票和紙片揀起,置於桌案,若無其事地與張光祿核計中榜人員名單。張光祿是個明白人,見張之洞如此寬容大度,不免心存感激,除將幾名需要特別關照的考生補入,對張之洞擬定的名單不再挑剔。這一年浙江共錄取正副榜共六十二名舉人,有五十人成為日後學術政壇的有物,著名者有袁昶、許景澄,陶模、孫詒讓、譚廷獻、沈善登、錢雨奎、王棻等十餘人,人才之盛,為前後各科所不及。其中如袁昶,浙江桐廬人,光緒二年進士,曆任戶部主事、陝西按察使、江寧布政使、總理衙門大臣。許景澄,浙江嘉興人,同治七年進士,長期出任清朝駐法德俄意奧等國公使,1898年回國後任總理衙門大臣兼工部左侍郎。1900年,因反對圍攻各國駐華使館及對外宣戰,與袁昶一起被殺於。陶模,浙江秀水人,同治七年進士,曆任陝西、新疆巡撫,陝甘、兩廣總督。瑞安人孫詒讓後來成為晚清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仁和人譚廷獻則是晚清著名家、詞人。

榜發之後,張之洞因操勞過度而久病不愈,但西湖的美景不能不遊,於是抱病乘興冒雨暢遊湖上諸山,了無倦意。又刻意搜求經史書籍,還專程前往著名學府經詁精舍拜訪國學大師俞樾,自感不虛此行,佳士、奇書、好山水,一舉三得。朝廷對他的不辱使命給予高度評價,簡放他為湖北學政。十月,張之洞離開杭州,徑赴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