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以打垮敵人為目的的戰爭計劃(四)(2 / 2)

決不能說拿破侖沒有注意對翼側的掩護。為了對付維特根施坦他終於留下了優勢的兵力,為了圍攻裏加要塞他用了一個兵力適當的軍(這個軍在那裏甚至是多餘的),他在南方有施瓦爾岑堡率領的五萬人,這支軍隊超過了托爾馬索夫的兵力,甚至還可同契查哥夫的兵力相抗衡,此外,他在後方的中心地點有維克多率領的三萬人——。甚至在11月,在俄軍已經得到加強,法軍已大大削弱的決定性時刻,在進入莫斯科的法國軍團的背後,俄軍的優勢還不是十分大的。維特根施坦。契查哥夫和薩肯的兵力共為十一萬人,而施瓦爾岑堡。雷尼埃。維克多。烏迪諾與聖西爾實際上也有八萬人。即使是最謹慎的將軍,恐怕也不會在前進時派出了更多的兵力去掩護自己的翼側了。

在1812年拿破侖渡過涅曼河時的兵力是六十萬人,假如他帶回來的不是同施瓦爾岑堡。雷尼埃和麥克唐納一起退過涅曼河的五萬人,而是二十五萬人,那麼,即便這次戰局仍然是失敗的戰局,理論也就不能對此有所非難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損失的兵力超過總兵力的一半並不是罕見的事情,假如這個損失會特別引人注意,那也隻會是損失的絕對數量很大的緣故。

關於主要行動。它必要的發展方向與它不可避免的危險,我們就談這麼多。至於次要行動,我們首先要指出:幾個次要行動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但是這個共同的目標不應妨礙每個部分的活動。假設有三支軍隊分別從上萊茵地區。中萊茵地區和荷蘭進攻法國,共同的目標是在巴黎會師,如果每一支軍隊在會師以前都要盡可能完整地保存自己的力量而不得冒任何危險,那麼,這樣的計劃我們均把它叫做有害的計劃。執行這樣的計劃時,三支軍隊的運動必然會相互牽製,因而每個部分行動時都會遲緩。猶豫不決及畏縮不前。較好的辦法是給每支軍隊分配到一定的任務,一直到它們不同的活動自然地彙合成一個整體時才把它們統一起來。

將軍隊分成幾個部分,行軍幾天後再把它們集中起來,這種做法幾乎在所有的戰爭中都出現過,然而,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毫無意義的。假如要分兵前進,就必須知道為何要這樣做,這個為什麼必須有充分的根據,不能如跳四組舞那樣僅僅是為了以後的會合。

因此,當軍隊向不同的戰區進攻時,應給各支軍隊規定各自的任務,各支軍隊的打擊力量應以完成自己的任務為目標。這時,重要的問題就在於從各方麵進行這種打擊,而不在於各個部分取得相應的利益。

敵人的防禦如果同我們預想的不同,因而我們的一支軍隊由於任務過重而遭受到了失敗,那麼,這支軍隊的失敗不應該也不容許影響其他軍隊的行動,否則,我們從一開始就會失去獲得總的勝利的可能性。隻有多數軍隊已失敗,或主要部分已經失敗的時候,其他部分才容許而且必然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計劃也就會失敗了。

對於那些本來擔任防禦但防禦成功後可以轉入進攻的軍隊和部隊來說,假如不能把多餘的兵力轉移到主要的進攻地點去,那麼這條規則也是適用的。

然而,整個進攻的幾何形式和統一性在這種情況下,又將會怎麼樣呢,同被擊敗的軍隊相鄰的各支軍隊的翼側和背後它們又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