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3)

尊重人,尊重我們祖國的花朵,未來主人的孩子,不是一句空洞的話。要體現在方方麵麵,要從最細微處入手。強迫孩子吃菜是不對的,強迫孩子按點入睡也是不人道的,再強迫孩子吃飯不剩飯,那就更違人道。至於給孩子一點麵子,不要在大庭廣眾下予以嗬斥,那更是需要重視的。如果一個社會裏孩子天真爛漫,老人神態安詳,那才可以說是一個文明與祥和的社會,一個理性與溫情的樂園。

因此,家長要允許孩子有個別差異性,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沒有“比較”的壓力下,孩子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愉快地學習。同樣,父母不要勉強孩子做超年齡、超能力的事。如果忽略的孩子的年齡特點,不可為而為之,常常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2)5種方法讓家長學會尊重孩子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樣。一個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長大後他也就會懂得該如何去尊重他人。尊重孩子是愛孩子的一個具體表現,也是正確愛孩子的一個重要內容。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家長那裏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訓練、教育,不斷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

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可使他們形成自尊心。孩子健全的個性是在自信和自尊的條件下建立的。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不應在別人麵前議論或羞辱自己的孩子,傷害孩子。同時,尊重又是雙向的,大人一方麵尊重孩子,另一方麵也要教育和培養孩子尊重成人和小夥伴。

現在有些年輕家長由於自身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需求認識得比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雖說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做不到。學會尊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不是一朝一夕想學就成,它應建立在正確的認識基礎上,花費百倍心思,萬般功夫,真正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

[1]尊重孩子的基本權利

隨著社會的進步,尊重兒童權利的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1959年聯合國大會首次通過了《兒童權利宣言》,1989年又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明確規定了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兒童權利公約》說:每個孩子都需要愛和安全。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足夠的食物,安全的飲用水和上學的機會……這樣我們才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每個孩子都有說話的權利;每個孩子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每個孩子也都有玩的權利。

[2]遵循孩子成長發展的自然規律

孩子的發展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進程,無論是孩子的生理還是心理發展,均有其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然而,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學習好、工作好、生活好。受此心願的驅使,家長越來越急切地想讓孩子提前學習各種文化知識,以便他們將來進入小學後,學得更好一點,更輕鬆一點,將來走得更順利一些。但是,如果違背了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往往會把事情弄得很糟,這樣不僅達不到家長的預期效果,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夢囈、磨牙、夜驚、夢遊,五歲以上孩子遺尿等睡眠障礙的發生率高達46.97%,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習壓力過大。孩子過早進入學習階段,免不了會遭遇種種困境與失敗,而不少家長隻是一味地批評、責罵孩子,卻很少檢討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家長在急於求成的心理驅使下,往往隻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在這種狀況下,尊重孩子就談不上了。教育家盧梭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就是說,我們將造就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其實,孩子們需要的是自然發展的時間表,父母應讓他們逐個地、循序漸進地走完每一個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