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購物
3至7歲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購物。例如讓他買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與售貨員交流的時候,也學習了與人溝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開始有困難的話,媽媽可以在一邊鼓勵,教孩子說請售貨員阿姨拿一下那個玩具狗、請問要付多少錢、謝謝等話,漸漸地讓孩子自己能開口說。
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裏來玩
現代家長常有一個誤區,就是想時刻保持一個整齊完好的家。所以,家長們不太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邀請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來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區裏簡單交往。如果家長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裏來玩,孩子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學習處理遊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糾紛。
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兩者同樣重要。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給別人添麻煩,你可以讓孩子帶些小禮物去小朋友家,這樣既周到、也禮貌,還能讓孩子學會分享。
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小一點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會吃虧,就限製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實更可能是:孩子與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學習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與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學會了照料別人。
所以,請充分尊重孩子,賦予孩子自由選擇小朋友的權利,家長隻需在必要的情況下幫助做些參考。
帶孩子到處走走
旅遊能擴展孩子的交往範圍,增加他的交往對象。同時,多走多看也會增加孩子對於異域文化或風俗的了解。
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培養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使孩子形成謙虛有禮的行為方式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交往,教給孩子與人交往的禮貌用語,如與人打招呼、接電話的用語,如何回答別人的問題、向他人問路、請教等等。
當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麵前能夠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通常會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這對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處。當孩子得到別人的讚揚和鼓勵的時候,他也會更樂於交往,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動交往的機會,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當行為
和大人們一樣,孩子在交往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當行為,如欺負小朋友或者過分吝嗇等。這些交往中的不當行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歡迎。這時,家長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幫助他改進行為,重新獲得持久的友情。尊重孩子的交往個性盡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成功和快樂都非常有益,但請不要過分幹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隻是朋友數量上的增加。家長應該知道,即使是個人獨處,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你的孩子願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你就應該尊重他。
[2]當孩子與其他同學產生矛盾時,家長應該把握時機來引導孩子如何與同學和解。
抓住時機,有選擇地說。所謂時機,是指雙方能談得開說得攏的時候。如:在同學情緒高漲時說。此時,他會比任何時候都顯得寬宏大量,能原諒別人的一般過錯,也不過於計較對方的言辭。因此,告訴孩子發現與他鬧別扭的同學情緒高漲時,應抓緊時機與其談話;在同學喜事臨門時說;在同學有和解願望時說;在第三者有效調解後說。
適應特點,有針對性地說。針對同學的興趣,從不同角度說;針對同學的氣質,從不同側麵說。如:膽汁質的人與他們談話時,應運用謙和的語氣,從啟發、自責的方麵去說。與多血質的人談話,宜單刀直入,開誠布公,以有力的事實和道理進行規勸、說服。粘液質和抑鬱質的人,與他們談話時,就要運用“迂回戰術”,多用暗示和婉轉語氣,商討性地說。
尊重人格,有禮貌地說。要做到:講究“衛生”,不說髒話;控製情緒,不說氣話;主動檢討,不說空話;赤誠相見,不說假話。
為孩子創設交往的環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領著孩子學習與人交往的機會。在公共場所,孩子可以學習與不認識的人交往,如買菜、購物、旅遊、聚會、遊玩等活動都能讓孩子得到交往的鍛煉。在居家也有不少讓孩子學習交往的機會,如鄰居、朋友、同事的友好往來,串門、聊天等都可以讓孩子學習待客和做客,從而提高交往能力,促進友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