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3)

(1)盡量表揚孩子

盡量表揚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會肯去學習。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覺到他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定進步,哪怕是改正一個小小的缺點。

應該肯定的是:表揚好行為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表揚也是一門藝術。

[1]怎樣才能使表揚更有效呢?

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尤其是對年齡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認為沒有幾件事是值得表揚的。其實,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簡單”的事已經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習慣和驚天動地的成績就是由這些“簡單”的行為累積成的。因此隻要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增強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給予表揚,年齡愈小表揚愈多,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表揚的標準。

表揚要及時。對該表揚的行為,父母要及時表揚,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麼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麼印象,更提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係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表揚要具體。 表揚得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家長隻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麼。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麼整齊,我真高興!”一些泛泛地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裏,為什麼受表揚,且容易養成驕傲、聽不得半點批評的壞習慣。

表揚不僅要看結果,還要看見過程。孩子常“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幹”,吃完飯後,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嚐試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長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鬆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幹其它家務。因此隻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表揚最好在良好行為之後進行,而不是事先許諾,從而增強孩子良好行為發生的自覺性。

俗話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讚揚如陽光,批評如利劍”。但對孩子的表揚也並非是多多益善,讚揚也像服藥一樣,不能隨便亂用,它也有關於時間和劑量的規定,也有使用的禁忌規則等。

那麼,怎樣表揚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表揚應針對事,而不應針對人。 表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好的,以增強孩子的好行為,所以表揚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針對孩子對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針對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過的玩具整理好後,我們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樣孩子就可能弄不清父母是表揚他玩具收拾得好,還是讚揚他不再玩玩具了。而父母說:“你把玩具收拾得這麼好,我真高興。”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這種行為是好的,以後還要這樣做,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表揚要及時。及時的表揚猶如生病及時服藥一樣,對年幼的孩子會產生很大的作用,一旦發現孩子有好的行為,就應及時表揚,這樣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在生活中,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是鞏固孩子的好行為,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手段,如孩子的東西往往用過後亂扔,你可以要求他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孩子隻要能整理好一件東西,也應及時表揚“你這樣做真好,若能把其他東西收拾好就更好了”,這樣孩子就會逐漸鞏固自己的好行為,形成好習慣。

盡量避免當眾表揚孩子。許多父母都喜歡當眾表揚孩子,對孩子的某些特長,甚至讓孩子當眾“表演”,認為這樣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其實這樣誇獎很容易造成孩子愛虛榮、驕傲自滿的傾向。一些被當眾誇慣了的孩子,有一點好的表現,沒被注意到,就會感到委屈,甚至有的孩子為了誇獎而弄虛作假,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表揚的方式要恰當。孩子的年齡、性別、性格、愛好不同,其所需的表揚方式也不盡一樣,如小孩子喜歡父母的摟抱和愛撫,而對稍大的孩子,一個特定的手勢、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是表揚的方式,表揚方式應因人而異。 表揚的方式長期重複也會失去效用,所以表揚也應注意要有新意。

記住,讚揚隻是對孩子努力的肯定,也許隻要那麼一點點就夠了。

在“賞識教育”頗受推崇的大背景下,很多家長對孩子毫不吝嗇地表揚,在家長眼裏表揚就是一道營養豐富的大餐,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殊不知就像好東西吃多了也會反胃一樣,表揚用得不合適,孩子也會產生不良“反應”。

表揚太多,孩子聽不進批評

一位母親經常慷慨地對女兒進行表揚,但現在卻遇到了難題:“女兒今年10歲了,上小學三年級。各方麵的表現都很不錯,而且特別嗜好表揚。在家裏,不管她做什麼事情,如果我和她爸不及時給予表揚,或者表揚得不到位,她就會非常不高興,情緒一下子就從山頂跌入山穀。久而久之,我們發現,如果我們不表揚她,她幹什麼都索然寡味。因此,我們摸準了女兒的這種脾氣,平時動不動就表揚她,哪怕隻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是芝麻大點的成績。但令人擔憂的是,習慣了表揚的女兒,根本無法接受一點點善意的批評。在學校裏也如此,明明粗心做錯了題,老師點名提醒她,她的反應異乎尋常的激烈,有時候甚至會哭鼻子。難道是我們對她的表揚太多了?我們總不可能對她進行無原則沒完沒了地表揚吧?這可怎麼辦呀?”

表揚是為了“不表揚”

當前,大多數家庭隻有一個孩子,家長把孩子當作掌上明珠一樣看待。因此,家長無意中總是對自己的孩子表揚多於批評,孩子對表揚形成了過分的依賴,對批評,哪怕是善意的批評也會產生無原則的抵觸心理。

事實上,家長對孩子表揚的目的在於讓孩子確立起一種內部激勵機製。過多的表揚還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的言行能夠討父母的歡心。久而久之,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是因為自己想做或喜歡做,而是因為這樣做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這樣一來,孩子就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和看法,因而失去了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意識。

當孩子在某一方麵表現得好時,通過表揚能夠促使孩子漸漸地不需要外部表揚就能獲得自我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就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也就是說,表揚的目的是為了最終的“不表揚”。

[2]掌握表揚技巧

為了能糾正一些孩子過分嗜好表揚的習慣,家長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掌握表揚的技巧。 表揚是一門藝術,需要把握好表揚的技巧。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成熟,他們的言行需要大人的表揚,從而增強自信心。還要注意,家長對孩子的表揚,一般不要使用物質獎勵。 比如,我們經常發現一些母親喜歡這樣教導孩子:“寶貝兒,你乖乖地睡啊,媽媽明天給你買巨無霸!”這樣做,將促使孩子過早地貪戀物欲。一旦養成了習慣,沒有物質性刺激,孩子就很難接受家長的教導。而且,如果父母向孩子的承諾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兌現,將大大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剛開始表揚多一點,然後慢慢地減少。為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比如按時完成作業等,起初,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進步了,一定要瞅準時機,著力表揚。慢慢地,等孩子在父母的表揚聲中養成習慣時,就要減少表揚的次數。而且,表揚的間隔時間也要長一些,直到孩子取得了更大的進步。隻有把握好這樣的節奏,才能發揮表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