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不表揚或表揚過度。家長表揚孩子時,一定要掌握好“火候”。當孩子的確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時,一定要不吝嗇讚美之詞。一個家長說:“小時候,父親對我的要求特別嚴。在我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父親幾乎從未對我的言行加以讚許。有一次,我考了全班第一名,興衝衝地回家告訴父親。哪想到父親卻冷冰冰地對我說,你能在全年級排第幾。當時我感到特別傷心,覺得父親很不近人情。正因為父親從不表揚我,所以我在20歲之前一直缺乏自信。”有些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對孩子的表揚太誇張,這將導致孩子產生驕傲自滿的心理。因此,對待孩子的表揚一定要適中,把握好輕重。
表揚要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當孩子的某些言行得到了父母的認可,父母為了強化孩子所取得的成績,在表揚孩子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教導孩子這樣做為什麼可取?將為孩子帶來什麼樣的積極作用?讓孩子真正明白自己因何而受表揚,即使父母未對其加以表揚,孩子也會自覺地把這種好的言行保持下去。這樣做,還能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孩子做到:“不管爸爸媽媽表揚與否,我都會這樣做!”
[3]那麼怎樣去讚美孩子呢?
堅持原則
準備讚美孩子時,必須堅持原則,隻有在他做了值得讚美的事情時,才去讚美。如對孩子無原則地加以讚美,特別是孩子做了錯事時,也仍然盡說好話,就會使孩子養成是非不分,驕橫跋扈的壞習慣。
掌握時機
當孩子正在做或已做完某件有意義的事,應當及時給予適當的讚美,如一時忘記了,也要設法補上。須知,在孩子應當得到讚美、渴望得到讚美時,家長的“熟視無睹”無異於給孩子當頭澆上一盆冷水。
就事論事
不要直接讚美孩子整個人,而應該讚美孩子的具體行為,也不要誇大其詞,言過其實。例如,當孩子畫一幅不錯的兒童畫時,千萬不能說:“真聰明!”而應說:“喲,這幅畫不錯。”要知道,過分的讚美,會給孩子播下愛慕虛榮的種子。
掌握分寸。孩子經過努力做出了成績,或者他做完了應該做的事,都有權得到讚美。但須注意不要重複讚美。
會表揚的家長,常常能讓表揚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如果表揚使用不當,不僅會適得其反,還會傷害孩子。
(2)表揚,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孩子的成長需要賞識。然而,對孩子的讚美或表揚,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則,極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錯誤方法一:好話壞說,明褒暗貶
家長:“你今天終於沒有做錯,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從明天開始不要再做錯了!”
情景回放:家長把照顧金魚和給盆栽小西紅柿澆水的任務交給了孩子,可他不是一天喂兩次金魚就是3天忘了喂食,更想不起要給小西紅柿“喝水”了。但是最近3天,他卻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家長心裏雖然滿意,嘴裏卻說:“你這幾天終於記住了自己該做的事,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明天可別再忘了!”
分析:這樣的表揚很勉強,而且隱含著批評,無形中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讓他覺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媽媽的眼睛總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環節上,不得翻身。
調整:孩子有了進步,本來是好事。如果給表揚加上陰影,就是家長的不是了。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不如將他的點滴成績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掛在嘴邊,突出他的長處,讓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所以,對孩子責任心的提升,家長要一項一項地肯定:“嗯,給魚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適,水也換好了,還刷了魚缸;給西紅柿早晚澆了兩次水,看它的葉子都笑了,它們肯定會越長越壯!”孩子雖小,但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誇獎,希望家長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點一滴都不忽略。
錯誤方法二:無的放矢,盲目比較
家長:“你做得真棒,比其他小朋友強多了。”
情景回放:孩子興高采烈地拿著他在幼兒園畫的畫給家長看,是《小白兔拔蘿卜》的填色圖,他的眼神期待著你,你煞有介事地說道:“畫得真棒,你一定是你們班上畫得最好的!”
分析:班上的孩子自身條件不一樣,起點也不同,拿孩子與別人做比較,顯然有失公平,況且今天你表揚了孩子是班裏最棒的,而明天他沒能達到今天的水平,內心會很沮喪,這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這樣大而空的誇獎並不能給孩子麵目清晰的感覺,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樓閣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負。他盲目地認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裏,進而難以形成對事物恰當的判斷和分辨能力。
調整:表揚孩子做事的過程比表揚他獲得的結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鳴,便於他明白您更重視他是否努力,關注他的點滴進步,慢慢地幫助他建立起自信。通過細化過程,強化他所取得的每一個小小的成功,找出對付弱點的辦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個挫折,平和地麵對困難,避免被小小的不順擊得一敗塗地。
所以,這時你不如說:“你這幅畫畫得很仔細,顏色一點也沒塗到線的外麵,顏色也好看,能跟媽媽講講為什麼選這幾種顏色嗎?為什麼把雲彩塗成了橙色?”從而引發孩子講一講他是怎麼想的,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畫筆表現的,最後不妨再提一點建議。您對作品的評論和指點能引發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因為你給予他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好”與“不好”的判斷,而是對過程的關注,使他明確感覺到自己的能力,滿足感油然而生。
錯誤方法三:沉溺曆史,苛刻要求
家長:“你居然得獎了,真是媽媽的驕傲!你以後一定還能得到更多的獎!”
情景回放:輝輝在一次全校的作文競賽得了“第一”,輝輝媽滿心歡喜,不論時間,不論場合,經常在客人麵前表揚輝輝,把輝輝的“光輝曆史”掛在了嘴上,並常對輝輝說:“我們家輝輝在全校的比賽上能得第一,以後一定可以在全市的比賽上得獎。”
分析:輝輝媽這樣做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績為孩子確立一個“高標準”,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須達到,否則就是“驕傲、退步”。此時的表揚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為了孩子的“緊箍咒”,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調整:家長應該注意,我們表揚孩子“已經取得”的成就,是為了激勵他獲得更多的“還沒有得到的”成就。 表揚,是為孩子樹立一個“前進的”奮鬥目標,而不是為孩子確立一個“不能退下來”的標準。家長在孩子取得好成績之後,不要用“你必須保持現有狀態”來要求孩子。
麵對孩子已有的成績,家長應該向孩子說:“你幹得真不錯,能不能再來一個。”“你已經得到了班裏的第三十名,能不能繼續努力,進一步克服不足,進一步超越自己(而不是超過別人),得到第二十五名。”誇獎之後,緊接著幫助孩子製定一個“高半步”的新目標,使他不會停頓下來,也不會失去信心。
錯誤方法四:以偏概全,“浮誇”無度
家長:“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個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個聰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