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不愛學習的原因
兒童不愛學習也就是厭學,是由於學習動力缺乏所致,主要有以下原因:
[1]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
望子成龍,要求過高。要求過高的後果是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采用強硬專製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複父母的不公正。
要求過低或放縱。大多數孩子進入學校是以一種新鮮感走進校園的,如果此時父母對兒童的要求過低,整日忙於自己的事,而忽視了孩子入學後的心理變化,一旦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認為學習太苦而失去了興趣和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厭學。
一些父母很少考慮孩子的能力、年齡和原有基礎等因素,盲目地對孩子提出一些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例如硬性地規定孩子考試成績一定要“雙百”,至少也要在班裏位居前三名;一味地要求孩子多學知識,今天強迫孩子參加這個補習班,明天強迫孩子去上那個輔導課,琴棋書畫樣樣都不能缺……
這些強人所難、拔苗助長式的做法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當孩子感到心力交瘁、再也無法承受這些壓力時,他們就會奮起以言語或者行動來反抗。
[2]嚴重的家庭問題
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孩子會心事重重,而無力顧及功課。由於安全感喪失,家庭不斷地激烈爭吵和高度緊張氣氛,使焦慮的孩子無法再對學校發生興趣。
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依然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做錯了事或者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就開始大發雷霆,動輒打罵、罰跪、罰站甚至逐之門外……
這些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個性較溫順的孩子經常會屈服於父母的威嚴,但同時也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傷害,因此而變得膽孝懦弱和自卑。而個性較剛強的孩子則會產生與父母對立的情緒,並不時地以反抗的形式來回應家長,最終逆反成性!
而一些父母從來都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百依百順,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仍然對孩子過分遷就。長此以往,孩子會想當然地認為,犯錯誤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也不會批評自己,由此會養成不允許別人批評、指正的習慣。不言而喻,當父母想對其進行管教時,被寵壞了的孩子,自然不服管,隻會對抗、逆反!
[3]兒童的自身問題
兒章心理發育不成熟。兒童雖然智力水平屬於正常,但社會適應能力差,幼稚、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自信心缺乏,開始孩子對學習很感興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行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隻注意分數的父母所壓抑,所以孩子不僅不能為自己的獨特性、創造性而驕傲,反而會感到自己無能而自暴自棄。
[4]學校中的問題
學習負擔過重;學校生活過於緊張;學校的紀律過嚴而刻板;孩子在學校中常常受屈辱。
[5]惡劣的學習環境
父母不愛學習;學習條件太差;學校和社會風氣不好。
我們積極倡導“科學讀書,科學考試”新理念,所謂科學讀書就是提倡讀書就像運動員一樣,為保證效率高而隨時調整好狀態,不要在腦疲勞的狀態下讀書,否則會導致成績差,更會讓人對讀書失去信心。考試時更要調整到最佳狀態,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應有水平,甚至超長發揮,取得讓自己滿意的成績。打破不良的學習狀態造成的惡性循環,讓所有孩子“提高學習能力,享受快樂學習”。
一般的家長都看中是否用功學習和學習的方法,當然不可否認這兩方麵都很重要,而在這些因素中學習的狀態與考試的狀態就占到了50%,但往往被忽視了其重要性,古語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的主要工具就是大腦,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應該調整好大腦的狀態。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係的孟慶茂教授做過權威的調查報告指出:現代化的世界多姿多彩,信息繁多,遊戲和網絡充斥,這很多的刺激令學生難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再加上家庭與學校引導不利,教育失誤,造成很多學生精神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出現注意力障礙,出現多動,不能注意聽課。即使學生自己想學習,也不能做到自我控製。這一現象不但令教師,家長和孩子焦慮,更是引起各方麵專家,包括教育家,心理學家,神經學家,生理學家及醫生的關注。他們紛紛開始研究如何能令孩子保持注意力集中,如何訓練注意力有問題的兒童,使他們的注意力能夠做到自我控製,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許多的研究報告指出: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孩子,都不能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注意力集中水平對孩子成績的影響比智商高低還重要,很多高智商的孩子不能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這是因為他們不能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聽課和學習。
注意力是一切能力之母。注意力是學習的窗口,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哪裏有注意力,哪裏才有思考和記憶。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成績一定是不好的。
成績不好的孩子,注意力一定是不集中的。
凡是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成績一定是非常好的。
凡是成績好的孩子,注意力一定是非常集中的。
減量不等於減負
減輕孩子的負擔,減少孩子的在校學習時間,不準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但是專家、學者、教師、家長都一致認為:每一個年級的孩子都有相應的學習任務。既然有任務,就必然有規定的學習量,這必然會給孩子的學習生活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孩子不可能通過減少學習量來使讀書減負,而應通過提高學習效率來達到減負的目的。因為,要想成績有所突破,必須付出辛苦的汗水,因此,讀書要減負,不可能簡單減少讀書量,減量不等於減負,惟有提高學習效率,才有真正的讀書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