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精神是學習優秀的前提
很多孩子都認為學習時間太少而使複習不好,其實對每個人來說,一天隻有24個小時,要學的知識卻很多,但時間是有限的,成績不好,關鍵是能否集中精神珍惜每分每秒的學習時間。研究表明:隻要適當地緩解疲勞和緊張狀態,對學習有信心,肯定能提高學習成績。關鍵是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首先是讓學習狀態調整好,學習的時候能集中精神,保證效率。
學習方法的差異就是成績的差異
整天坐在書桌前看書,倒不如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消除雜念,增強集中注意力。
放學回家疲 憊不堪,在這種情況下無法正常進入學習狀態,消除大腦的疲勞是首要。
有些孩子對考試有恐懼感、緊張感、焦慮感,所以不能正常發揮自己的實力,考試最重要的是要調整好狀態。
巧妙的引導,讓孩子愛上學習。
成功帶來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孩子好好學習的欲望。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2)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都想知道,孩子在哪個階段,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知識和學習的能力。一般來講,這些都是有一定規律可言的。下麵以數學為例,分段列舉孩子在各個年齡段所具有的能力。
1~3歲,孩子已經有了簡單的數字概念,能夠辨別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幾何圖形。
3~6歲,孩子能夠識別數字和認識拚音字母。
6~7歲,孩子開始會做簡單加減法,能夠分清單數和雙數,並能掌握其中的規律。
7~8歲,孩子能做兩位數的加減法,能熟練運用乘法表;能使用常見的度量衡,並知道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8~9歲,能比較10萬以內數字的大小,並會做3位數的加、減、乘、除法。
9~10歲,能借助工具,運算很大的數字,開始學習小數和分數。
10~11歲,能對分數進行加減乘除。
11~13歲,能對小數進行各種運算,並能理解各種幾何圖形及相互關係。
在孩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除了讓孩子識字、做算術題、學英語之外,家長還應讓孩子掌握一些優秀的學習能力,如讓孩子學會閱讀、培養孩子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孩子成為小小創造天才等等。
那麼,家長應該通過何種方式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呢?
讓孩子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
學習是每個適齡孩子必做的事情。但有調查顯示,隻有6%的學生感覺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而94%的學生則認為學習是讓人心煩和不快樂的事,他們所希望的就是放假休息,或者是上電腦課、上體育課。麵對這種現象,確實值得人們深思,為什麼大多數的孩子都認為學習是件不快樂的事呢?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厭惡學習,主要是覺得‘學習是一種痛苦’。為什麼學習被孩子視為痛苦?其原因在於父母把學習和考試扣上必然的關係,每天不停地催促孩子去學習。”
事實也確實如此,如果孩子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他就會覺得學習是無比快樂的事情。但是,家長總是逼著孩子學習,就容易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比較煩的事情,特別是學習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感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總想出去玩,根本就不能靜下心來學習。這時,孩子的人雖在家裏,可是心思卻早已脫離所學習的內容,不知飛向何方了。
陀螺是不快樂的,因為它是在外力的抽動下才運動。同理,過度的強迫孩子學習隻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采用正確的、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讓孩子愛上學習的86招:
[1]使孩子主動做功課
你的孩子很聽話,是一匹溫順的馬兒,但人們常常這麼說“能夠把馬帶到河邊去,卻不能讓馬兒喝水”。的確,除非馬兒很渴,不然,即使能夠把它帶到水邊去,也不能讓他主動喝水。
第一招,做作業的時間不宜過長
第二招,放大孩子的優點
第三招,學習不可操之過急
第四招,讓他把喜歡的女孩帶回家
第五招,先讓孩子玩個夠
第六招,刺激他,使他全力以赴
第七招,正話反說
第八招,經常改變學習環境
第九招,列一個功課計劃表
第十招,先讓孩子做擅長的功課
第十一招,讓孩子自己抽簽決定
第十二招,別在孩子麵前評判老師
[2]如何使孩子聽話懂事
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他說話,讓他感到父母對他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他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這樣才能比較迅速地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第一招,借第三者之口讚美孩子
第二招,用書信或日記與孩子交流情感
第三招,用溫和的語調交談
第四招,及時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裏
第五招,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六招,與孩子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