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 / 3)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對於教育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經常而細心地觀察兒童的興趣。他說:“成年人隻有通過對兒童不斷地予以同情地觀察,才能夠進入兒童的生活裏麵,才能知道他要做什麼,用什麼教材才能使他學習得最起勁、最有成效。”

對於孩子的教育應該順應他的興趣,引導他的興趣,學功課那是沒辦法,不得不要求他。至於課餘的愛好就應該完全按照孩子的興趣來選擇,不替他安排。一切從興趣出發,孩子不願意學的、或者需要付出很大精力、估計他堅持不下來的,就堅決不學。

(1)怎樣培養孩子的特長

孩子的特長,一般除了天賦之外,最需要的是後天的培養,畢竟天才也需要99%的努力,顯然,家長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如果對孩子的特長進行重點培養,是很有必要的,[1]現在的家庭中,家長對孩子進行早期培養的方式到底有哪些呢?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眼高手低,是現在的很多孩子都存在的問題,顯然,這是在家庭的早期教育中沒有給孩子培養出良好的動手習慣和能力,那麼,作為家長,就必須要培養出孩子良好的動手能力。

在這一方麵,可有很多方式,比方說,讓孩子盡早的學會自理,甚至參與家務等。

培養孩子的動腦能力。學習顯然離不開思考,一個孩子學會了思考,才會真正明白道理,懂得事情怎麼樣去處理、解決。顯然,現在的很多孩子是比較懶惰的,遇到事情都喜歡推卸責任,讓自己的家長幫自己完成,這樣對孩子的動腦能力顯然不是最好的培養方式,遇事要讓孩子多思考,善於思考。

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觀察,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孩子需要觀察周圍的一切事務,才能學會如何去麵對,那麼,家長就必須要把孩子的觀察能力培養到一定的水平。也隻有這樣,孩子在遇到事情時,才會從容地去觀察,然後才有慎密的思考。

培養孩子的模仿能力。生活離不開模仿,當然,這裏不是說的各種娛樂活動的模仿秀,而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麵對的各種從未遇到的問題,這都需要孩子通過一定的觀察之後,經過模仿,才能明白事情的真正道理,才會懂得如何去處理。

有關兒童早期教育的問題,是近年來人們談論較多的一個話題,特別是家長對這個問題尤為關心。但是,並非所有的家長對兒童早期教育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許多年輕的家長在進行早期教育中帶有極大的強迫性和盲目性,因而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

[2]怎樣才能培養起孩子的特長呢?

不要試圖迫使孩子滿足父母不合理的期望,這對孩子的自我意識乃至健康非常有害。那麼到底該怎樣培養孩子的特長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比如,對有音樂模仿能力的孩子,我們不妨給其一個測試,讓孩子聽音樂20分鍾不間斷,看其是否能精力集中、情緒穩定,另外還有關於韻律美感的測試等等,如果你覺得孩子能夠通過這些基本測試,那麼您可以考慮讓孩子將音樂作為一種特長來加以培養,若沒有通過,那就不要勉強。

當父母發現了孩子興趣方向後,還要設法滿足孩子的興趣要求,這是通過興趣培養特長的關鍵一環。生活中,常有父母抱怨,剛開始孩子學習某一技能興致挺高,可略知皮毛後,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沒有恒心和毅力。這—現象的產生,是緣於父母過高的期望與要求。

其實,對特長生而言,除了興趣之外,良好的教學方法和平淡從容的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要避免對孩子進行強迫教育,若想讓孩子形成某種特長,就必須重視對孩子學習興趣和態度的培養。不論讓孩子學什麼,都要先啟發,培養興趣,不能硬逼著孩子去練寫字、畫畫、彈琴等。如果父母不顧孩子的心理特點,采取強迫,命令,甚至威脅的手段硬逼孩子學習,那麼其結果是扼製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成效,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並且進行強迫教育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那樣更不利於對孩子性格以及特長的培養,所以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孩子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長訓練。

在培養孩子的特長時還必須注意從孩子的天賦,所在的環境條件和已有的興趣傾向性出發。在這方麵,父母常犯的失誤是沒有對孩子進行充分地觀察和了解,一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學什麼,或者聽到畫壇上出現了個小神童,就馬上急於效仿,抓起一個項目硬逼著孩子去掌握學習。但對孩子來講,這根本不是他的所長,學起來十分吃力,或者他的興趣並不在此,因而總感到索然無味。

周總理早年留法學習和從事革命生涯時期,曾居住在一位法國老婦人家中。這位老人見周總理精神旺盛,意誌堅定,做事利索,就常常以此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他好好向周總理學習。一天,孩子來到周總理的房間問他,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周總理經過認真思索後回答說:“要拔自己所長”。他說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長處和短處,到頭來與人相比,還是發揮了自己的短處。如果人的一生注意發揮自己所長,拔自己的長處,那才會出類拔萃。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特長”,難道可以不去留心一下他們身上有哪些長處是可以發展為“特長”的嗎?孩子的天資有許許多多的方麵,不一定非要在音樂,繪畫這幾個方麵上死死較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