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可以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看看他都喜歡做什麼,然後慢慢地引導和支持子女的愛好。有可能的話,盡量給他們一些空間和時間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因為在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事情時是不喜歡被別人打斷或是阻止他們的。
當然,假如你並不讚成自己的子女的興趣愛好,那麼先要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考慮一下,然後慢慢地與孩子進行善意地溝通而不是強迫他們來做一些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如果強迫他們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孩子們不僅不會發揮他們的興趣、天分,反而會適得其反。
現在的家長們都叫他們的子女們學一門樂器,比如說鋼琴。家長們的思路是對的,可是這樣的去強求孩子們,甚至是逼他們學鋼琴,效果會很不理想。相反,假如您嚐試著,讓孩子們自己去選擇他們的興趣愛好,不但可以事半功倍而又不會留下埋怨甚至可以發展到仇恨。孩子們還會想在自己在做完了高壓力的功課後,竟然連自己的休閑甚至是放鬆心情的時候還要被家長們控製,他們當然會不滿意了,這需要我們做家長的細心觀察孩子的日常活動並經常與之溝通。
孩子到底該不該報特長班?怎麼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存在許多誤區,常見的如,“對孩子的興趣加以培養”和“培養孩子的興趣”二者拿捏不準。眼下,各類特長班大行其道,家長們耗費大量時間、物力和財力,“製造”孩子的興趣,卻忽視了孩子興趣的指向性受先天素質的影響這個客觀現實。許多家長培養孩子不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而是受社會潮流和自我觀念的影響自作主張,一廂情願地為孩子選擇興趣,結果往往會與孩子的真正興趣相衝突,導致南轅北轍、事半功倍,有的還會因教育不當挫傷孩子的積極性甚至引發家庭矛盾。
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一項或幾項特長教育,以使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來的挑戰。家長的這種需求,使以培養孩子的某些特殊能力為目的的各種特長教育應運而生,諸如書法班、美術班、舞蹈班、音樂班等等,應有盡有,不一而足。
[3]接受特長教育的學生,一般是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這些孩子的功課壓力孝思想單純、興趣廣泛、可塑性也較大,具有接受特長教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由於某些家長在思想認識上的錯誤,使特長教育進入了種種誤區:
一相情願。進特長班學習,對於許多孩子來說,並非是自己心甘情願的,相當一部分都是由家長一手包辦。不少孩子對究竟學什麼好、自己適合學什麼,都心中無數,報名參加特長班的學習也完全是家長的一相情願。如此,孩子對所學的內容缺乏學習興趣,這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倒會影響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發展。
貪多求全。一些家長盲目認為多學總比少學好,今天讓孩子學鋼琴,明天讓孩子學美術,過兩天又讓孩子改學書法,不堪重負的孩子平時忙,雙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外,還要忙寫字、彈琴或繪畫,難怪有些孩子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放學後我寧願留在學校,也不願回家!”
方法不當。特長教育對孩子來說,的確有其積極的一麵。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貪玩好耍是他們的天性,同時他們的興趣與愛好都具有較大的可變性,今天喜歡的東西,也許明天就不再喜歡。因此,家長要注意因勢利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卻沒有做到這一點,當孩子對學習生厭時,家長不是循循善誘地加以引導,而是采取強迫壓製的辦法逼著孩子去學習,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應驗了那句老話:“強扭的瓜不甜。”
[4]特長教育要走出上述誤區,應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要端正思想,正確認識孩子和特長教育的關係。孩子不同於大人,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要求孩子,讓孩子接受特長教育,應該根據的心理特點加以引導,以達到家長所期望的目的。
兒童教育的內容極為廣泛,包括知識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個方麵,特長教育隻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家長不宜將其看得過重,隻能將其看作對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隻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進行,避免特長教育喧賓奪主的不良後果。
還需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特長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的地方在於,它主要是培養孩子對某些技能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教育過程中應有張有弛,鬆緊有度,並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孩子在玩中求學,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