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3 / 3)

做父母的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經常 保持心情開朗、愉快,可以感染子女及周圍的人,使他們也覺得人生充滿了和諧與光明。要知道,快樂與痛苦都是會傳播的。

在充滿親情與愛的家庭裏,每個成員之間會相互依戀,相互交流與溝通,相互學習與幫助。對待家庭中的問題,任何成員麵臨的壓力和危機,都要以相互理解與支持的態度,共同設法解決,做到同心協力、同舟共濟。經常在自然融洽的氣氛中,組織由孩子的爺爺奶奶和一家三口共同參加的活動,郊遊、打球、玩遊戲等,也可以由父女、母女合作去完成某些家務,如一起做一頓可口的晚餐。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遊戲,一起學習,發展共同的興趣,和孩子共享經驗和成果,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和相互了解。父母要把孩子作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愛好,給他一定的自主權利決定與選擇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見。這種健康的家庭生活、和諧融洽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兒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穩定。

[3]和睦相處,互相尊重,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孩子養成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合群、求知好奇、愛勞動、愛清潔、守時守信等好習慣、好品質;不良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染上多疑、自私、嫉妒、孤獨、懶惰、任性、不懂禮貌、言語粗俗等不良習氣。因為孩子在家,常以家長為最親近、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勢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圍的好壞是影響兒童心理、行為健康的重要因素。隻有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能夠表現出情緒穩定、情感豐富、細膩、性格開朗、團結友愛、有自信心等特征。

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不尊重他。要把他當作成人一樣的對待,尊重他,涉及他的事情多征求他的意見,讓他感覺到與家長之間是平等的。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孩子成長的基矗我們不但要注重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還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愛心,多和孩子交流溝通。現在,家長把心思全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但孩子並不領情,反而很煩家長。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很好地溝通。既然做了,就要讓他知道。

[4]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中國有句俗語說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實際上強調的就是耳濡目染的作用。無疑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學習、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切不可忽視。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僅用說理的辦法,同時還要以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榜樣。因為幼小孩子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知識都非常缺乏,不會辨明是非,時刻都需要父母的指點。應該給孩子講清道理,告訴孩子怎樣做不對,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些都是非常 必要的。但是隻講道理還不夠,也難以達到教育目的。而且孩子接受這種說教也隻能用耳朵聽,聽到的是空空洞洞的道理。而父母的言行舉止卻是從早到晚,時刻都出現在孩子的麵前,孩子用眼睛看到的,是具體的、活生生的形象,兩者相比,後者比前者更有影響力。因此,在教育孩子時,我們不僅重視對孩子的說理教育,更重視以身作則,在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方麵都要為孩子做出表率,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優良性格形成的良好環境,便是為他開辟了一條走向成功、幸福的大道,這遠勝於留下萬貫家財。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對生活充滿熱愛,個性品質健康向上,思想感情積極熱情,觀念信仰正確得體,風俗習慣有趣活躍,便會使孩子生活在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之中,造就孩子的良好個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