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促進孩子智力開發的因素
促進孩子智力開發的因素很多,比如:
[1]運動。
運動能使骨骼強健,肌肉發達,促進身體健康發育;運動能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為大腦提供高質量的營養,使頭腦更靈活,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
步行訓練不可輕視。“走路”對孩子發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走路是典型的全身運動。走路的時候肌肉的運動總是一張一弛節奏感很強,能使頭腦活動順暢。
孩子跳繩能健腦,跳繩是一項全身性的活動,孩子手腳協調配合,可促進孩子的協調性。同時,跳繩時呼吸加深,手握繩頭不斷地甩動又會刺激拇指的穴位,對腦下垂體產生作用,進而增加腦細胞的活動,提高思維能力。腳又是人體之根,六條經脈在這裏交錯彙集。跳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人精神舒暢,行走有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起通經活絡、健腦的作用。
騎自行車可提高反應的靈敏度,經常騎自行車,可以發展孩子腿部和足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孩子運動的速度、反應的靈敏度和平衡能力等。可以給三歲的孩子準備三輪自行車,這種車的重心較低,不容易倒,孩子很快就會掌握騎車的要點。孩子發現自己能很快掌握一門新技術,會增加自信心。
遊泳、爬山也是幼兒很好的體育項目。遊泳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增進對疾病的抵抗力。爬山可以鍛煉孩子的毅力,開闊孩子的視野,使孩子形成心胸開闊,樂觀向上的性格。
體育活動對人是重要的,要讓孩子從小熱愛體育活動,必須讓他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身體狀況、體育特長的確與遺傳因素有關,但如果不進行訓練,這種遺傳的潛能也是開發不出來的。相反不具備遺傳優勢的孩子,如果在幼兒期得到適當的訓練,往往會展示超水準的技能。
[2]美育能夠牽動理智感,激起對真理的追求。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這裏講的“激發對真理的追求”的情感,應視為理智感,而屬於理智感的還有驚異感、懷疑感、自信感等等。恰是這類理智感直接激發起智力對真理的追求。例如,驚異感是人在認識中遇到某種新異的、陌生的事物時發生的,這種情感體驗強烈的孩子常常產生探明究竟的動機和行為。人如果缺乏對新奇事物的敏感性,則不可能產生求知欲,常常是被動地學習,刻板地記憶和運用知識。而新奇敏感性強的人則能夠在常人認為平淡無奇的現象中感到新奇,因而受到啟發導致重要發現和發明,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定理,瓦特看到水沸時壺蓋被頂起而發明蒸汽機。
[3]音樂對孩子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最易引起兒童感情共鳴,兒童最早接受教育就是從感受音樂開始的。那麼,怎樣通過音樂教育開發孩子的智力呢?
感知覺的發展是智力發展的基矗家長在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時要及早重視孩子的感官工作。如:讓孩子閉上眼睛用耳朵聽周圍的聲音,說出哪個聲音高,哪個聲音低,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可讓孩子模擬其熟悉的音樂節奏,如:小鴨叫,青蛙叫。並鼓勵孩子用簡單的動作把對節奏的感受和反映表達出來。讓孩子拍拍手,跺跺腳,說一說,敲一敲,培養孩子的眼、口、耳、手、腳的協同配合。
語言能力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條件。家長可以借助歌曲,使孩子在聽聽唱唱中不知不覺的豐富詞彙。孩子可以憑借自己對音樂的感覺和理解,結合自己生活實際,編出自己喜歡的,生動活潑的小故事講給別人聽,從中促進語言的發展。
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孩子的思維是隨著語言的掌握而發展起來的。家長在教孩子唱歌時,可以有意識的讓孩子在熟練掌握歌曲旋律的基礎上,鼓勵孩子自己想,自己編,填上自己想唱的歌詞,並配上與歌詞相適應的動作,以達到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發展的目的。
另外,家長可通過讓孩子欣賞多種形式的音樂來發展思維。如:選擇快樂活潑的、抒情優美的、熱烈歡快的、雄壯有力的各種不同的樂曲,啟發孩子根據音樂的不同形式用動作表達自己的不同感受。
[4]怎樣利用參觀遊覽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以達到獲得知識和開闊眼界的目的呢?
參觀和遊覽時,應該邊走邊與孩子談話。看到什麼,就給孩子講什麼,發現孩子對某些事物發生興趣,就針對那些事物進行恰如其分的知識教育。講解時要注意知識的準確性。
如果是有目的性的參觀和遊覽,則應針對要看的主要內容,事先準備一些資料,做好知識上的儲存。如果無從查找,也應依據說明牌講解給孩子聽。
家長應該明白,除了遊玩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觀察,獲得一些知識。因此,觀看植物時,對不同的花和不同的樹要提醒孩子區分。觀看動物也同樣如此,以培養他們比較與鑒別的能力。
另外,遊覽名勝古跡,參觀古代建築時,要讓孩子注意建築物的形體特征,比例和色彩等,並讓其懂得,這些壯觀的建築和秀麗的風景,是人們用智慧和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以此培養他們愛國主義思想和對創造活動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