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學會生存,人的一生是一個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無止境的學習過程,人必須從他的生存環境中不斷學習那些自然和本能沒有賦予他的生存技術,例如小時候我們要教孩子吃飯、穿衣,稍大些要教他們識字、明禮,再大些要教他們克服困難,學會生存,當然學習不僅僅為了生存,更是為了發展,為了發展,就更需要學習,去尋找新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從而實現完善自我,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
但是學習型家庭的家庭教育要體現合作學習的精神,家庭成員要平等相處,家長不能居高臨下,與孩子講話要平等,多溝通、多交流,若平等交流意見不統一時,可以與孩子進行紙筆交談,紙筆交流的好處是這種形式最適合表達雙方的情意,最能妥當、婉轉地說出對事情的看法,這種交流既能解決問題,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能提高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另外要教孩子製定學習計劃,計劃應製定得合適,即達到跳一跳能摘到蘋果的感覺。計劃製定後,家長要適當地指導、幫助孩子去實現目標,這個指導、幫助應有個度,不能代替孩子去做,不能直接幫孩子去實現目標,當然也不能讓孩子實現不了這個目標,要讓孩子始終保持較強的自信心去實現家庭計劃。
學習型家庭更要讓孩子懂得為什麼要學習,在教育中要滲透終身學習的理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在迅速變革的時代,終身教育應在社會的中心位置上,“終身教育是進入21世紀的關鍵所在”,要讓孩子明白終身教育包括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的教育行為和活動。學習型家庭家長應成為家庭中學習的主角,不僅要帶頭學習,為孩子作學習的表率。更要和孩子一起學習,相互學習,因此學習型家庭是親子學習的典範。家長要在孩子麵前做終身學習的榜樣,讓自己的行動證明終身教育是貫穿一個人生命全過程的教育,學習應該成為家庭的重要功能,成為家庭的一種生活方式。
並且通過創建學習型家庭,能使每個家庭成員懂得學習,建立更為平等的家庭關係,並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學習,使學習成為一種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成為家庭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讓每個學習型家庭的成員都能有終身學習的理念,都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在現在的信息時代、網絡時代,如果不繼續學習,每個人都會落後,正如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學習型家庭要始終教育我們的孩子,學習是一種開放的學習,要向同學學習、向老師學習、向課本知識學習、向自然學習、向社會學習、向現代科技學習、向生活學習。
父母要樹立榜樣,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總是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的言行舉止無論好壞都會被孩子不自覺地效仿,好的行為被效仿,當然很好,但壞的被效仿了,改變起來是很難的。當我們友好而和善地對待他人時,我們的孩子就會學到我們的善;當我們心胸狹窄,自私自利時,我們的孩子也同樣學到了這些東西。所以父母親的一言一行無不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