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賬證不符
根據財會製度的規定,一切賬簿記錄都是根據會計憑證登記的,會計憑證與會計賬簿二者之間應當完全相符。但現實生活中,會計賬簿與會計憑證不符,多記、少記、重記、漏記、錯記等造成會計信息虛假的情況時有發生。
如某企業的出納人員和會計人員合謀,采用收入現金時賬簿金額小於收款憑證金額,付出現金時賬簿金額大於付款憑證金額,並同時少計或多計相對應會計科目,不破壞會計平衡的手法,來達到貪汙現金的目的。
6.賬實不符
根據國家財會製度的規定,有關存貨、貨幣、固定資產、債券等實物資產,其賬簿記錄必須與實物保持一致。但各單位存在賬實不符的情況卻十分突出,有的有賬無物、有的有物無賬,還有的賬物不符,這種混亂的情勢非常容易給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
如某企業倉庫保管員早已將庫中的一些物資私自盜賣,收入落入自己的口袋,而財會賬簿上這些物資卻依然存在賬上,庫管人員正是利用本企業這種較差的內控製度,來達到個人不法目的。又如審計人員在檢查某糧食企業時,賬麵庫存雖存有100萬斤,但實際庫中糧食大部分已被盜賣,收入已經挪用無法收回,為應付審計人員的審計,該企業竟借其他單位的糧食來頂庫存。
7.賬表不符
根據國家財會製度的規定,單位的賬簿金額應與報表對應的資產、負債、權益、收入、費用等項目金額相符,但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許多單位的賬簿與會計報表存在出入,有時大相徑庭。
如有的企業為了應付國家關於國有資產的清查檢查所委托的會計事務所的審計,而虛列報表的一些項目,為自身粉飾一件非常華麗的外衣,造成賬表不符,擾亂國家管理的惡劣後果。
8.設置賬外賬
雖然國家三令五申嚴令禁止賬外設賬,但一些單位置國家規定於不顧,采用虛列費用等多種方式,套取資金,另行設賬,以記錄不法經濟活動。關於賬外賬,主要有以下幾種:
[1]賬外現金賬和銀行存款賬,即小金庫賬。
[2]賬外資產賬,即小倉賬。
[3]賬外成本、權益,利潤賬等。
如某公司設置兩套財務賬冊,私設小金庫,用於年末職工獎金和福利費支出,有的企業搞賬外經營,最常見的就是以各種名目將資金套取出來,另行開設賬戶進行經營,整個經營活動另設賬簿核算,未反映在法定賬冊內。如某企業以私人名義開了10個儲蓄存款賬戶和銀行存款賬戶,將大量資金轉至企業財務大賬之外的私人賬戶,用來進行一些非法行為。
9.利用計算機舞弊
隨著計算機會計係統的普及,計算機舞弊正被日益關注。其主要的作案手法是在實現計算機會計核算的單位,利用計算機的知識和經驗,在係統程序中設置陷阱,篡改程序,或者篡改輸入、篡改文件和非法操作等。如某企業會計人員利用自己的計算機知識,在單位計算機會計核算係統中加入了一段小程序,使得計算機核算出貌似真實的會計資料,而別人基於對計算機的信賴,對這種舞弊也不易發覺。
某審計人員在抽查某企業的會計資料時,發現會計賬簿上顯示20××年9月21日的職工醫藥費用是2850元,而記賬憑證上金額是2350元。經查,所附原始憑證(彙總職工醫藥費收據的原始憑證彙總表)經過加計,證明是2350元。對於上述情況,審計人員做出兩種判斷,一種是會計人員在彙總編製記賬憑證時,誤將2350寫成2850,屬於工作疏忽造成的會計錯誤;另一種是會計人員故意進行的塗改,以此貪汙公款(500元)。
查賬人員以此為線索,對賬簿登記人員與記賬憑證上所注明的製證人員(係同一人)張某所經辦業務期間(20××年2月1日至20××年11月30日)的會計賬簿及有關會計資料進行了審閱、核對與檢查,發現賬證(會計賬簿與會計憑證)不符的有12筆,且都是現金付款業務,會計賬簿上的金額大於會計憑證的合計金額。不符合金額合計42100元。由此可以初步推斷張某故意以此手法進行貪汙。後經審計人員調查詢問有關人員,審閱、檢查有關會計資料,同時對張某采取攻心策略,證實了上述判斷。
本案所采取的違法違規手法是會計人員利用不如實登記會計賬簿上費用金額的方法進行貪汙。針對上述問題,應追究張某及有關人員的責任。同時還暴露出該單位內部管理混亂,沒有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內部控製製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