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賬簿簡稱賬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聯係的賬頁所組成,用來序時、分類地全麵記錄一個企業、單位經濟業務事項的會計簿籍。在會計核算中,對每一項經濟業務,都必須取得和填製會計憑證,因而會計憑證數量多且分散,而且每張憑證隻能記載個別經濟業務的內容,所提供的資料是零星的,不能全麵、連續、係統地反映和監督一個經濟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某一類和全部經濟業務活動情況,且不便於日後查閱。因此,為了給經濟管理提供係統的會計核算資料,各單位都必須在憑證的基礎上設置和運用登記賬簿的方法,把分散在會計憑證上的大量核算資料,加以集中和歸類整理,生成有用的會計信息,從而為編製會計報表、進行會計分析以及審計提供主要依據。由此可見,會計賬簿的質量取決於憑證的質量,又決定了報表的質量,企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大量工作集中反映於會計賬簿中,因此對於會計賬簿漏洞的識別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在實際會計業務中,會計賬簿的假賬手法主要有:
1.假賬真記
所謂假賬真記是指以虛假的經濟交易事項和會計憑證所進行的會計賬簿記錄。例如,偽造或編造用以采集經濟交易執行情況和結果的相關信息的原始憑證,提前或推遲經濟交易事項的確認,以改變經濟交易或事項性質的原始憑證,或幹脆以無中生有的原始憑證代替真實近年國際交易或事項的原始憑證等等。由於用以記賬的原始憑證未能準確地反映經濟交易或事項執行或完成的結果,因此,即使後期的會計賬簿準確無誤,最終產生的財務數據仍然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2.塗改、銷毀、遺失、損壞會計賬簿以掩蓋其舞弊行為
如用類似塗改憑證的方法來篡改有關賬簿,有的則製造事故,造成賬簿不慎被毀的假相,從而將不法行為掩蓋於一般的過失當中,使查賬人員的線索中斷。例如某市紀檢部門在決定對某企業進行查賬時,該企業發生了火災,燒毀了部分財務資料,事後經查發現,這是一個典型的想借此來掩蓋會計舞弊的案例。
3.登賬、掛賬、改賬、結賬作假
登賬作假是指在登記賬簿的過程中,不按照記賬憑證的內容和要求記賬,而隨意改動業務內容,或者故意使用錯誤的賬戶,使借貸方科目弄錯,混淆業務應有的對應關係,以掩飾其違法亂紀的意圖。
掛賬作假就是利用往來科目和結算科目將經濟業務不結清到位,而是掛在賬上,或者將有關資金款項掛在往來賬上,等待時機成熟再回到賬中,以達到“緩衝”、不露聲色和隱藏事實真相之目的。
改賬作假是指對賬簿記錄中發生的錯誤不按照規定的改錯方法,而是用非規範的改錯方法進行改錯,或者利用紅字“改錯”隨意對賬戶中的記錄進行加減處理,如利用紅字改變庫存數、衝銷材料成本差異數、無據減少銷售數額等,以達到其違法亂紀之目的。
結賬作假是指在結賬及編製報表的過程中,通過提前或推遲結賬、結總增列或結總減列和結賬空轉等手法故意多加或減少數據,虛列賬麵金額,或者為了人為地把賬做平,而故意調節賬麵數據,以達到其掩飾或舞弊的目的。例如某市一家生物化學製藥廠為了實現年初製訂的指標,向領導立下了軍令狀。在年底前進行財務試決算時,發現距離完成計劃的要求差距不小,經測算本年度無法完成廠領導所立下的奮鬥目標,為此廠領導一班人商量對策,決定對賬麵進行“微調”,並許諾在“完成計劃”後給全廠職工頒發獎金,財務部在此基礎另加20%(領導得二十倍於工人的承包獎),具體的賬麵處理由財務部經理負責實施,采取的手法是先將所需要利潤數計算出來,然後采取倒軋的方法,依次推出所需的成本和收入,先編製會計報表,然後根據報表數來調節賬目,拚湊憑證。
4.賬賬不符
根據財務會計製度的規定,賬簿與賬簿之間存在一定的勾稽關係,如總賬與明細賬餘額相等且餘額方向一致;所有資產總賬餘額與負債和權益總額必須相等,一些單位由於會計核對不合規,往來債權、債務長期不清,加上會計人員對國家法律法規和製度的學習理解不準確,賬賬不符的現象十分嚴重。
例如,按會計製度規定,企業壞賬準備等必須按企業期末應收賬款餘額的一定比例(如3‰)計提,審計人員在檢查某企業壞賬準備賬簿時,其餘額為20萬元(全部為當月計提數),經查企業應收賬款當月末餘額為4000萬元,按3‰計算應計提壞賬準備為12萬元,很明顯壞賬準備賬簿餘額與應收賬款賬簿餘額對應關係不正確,多計提8萬元,加大了成本,虛減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