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憑證是指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按一定格式編製的據以登記會計賬簿的書麵證明。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
1.原始憑證的造假
原始憑證是指經辦單位或人員在經濟業務發生時取得或填製的,用以記錄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的情況、明確經濟責任的會計憑證。例如購物取得的發票就是典型的業務發生時取得的外來憑證。原始憑證常見的會計造假形式有:
(1)偽造、篡改、不如實填寫原始憑證。
指行為人使用塗改等手法更改憑證的日期、摘要、數量、單價、金額等,或采用偽造印鑒、冒充簽名、塗改內容等手法,來製造證明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
例如某企業領導通過篡改憑證接受人,將子女上學的費用作為企業職工的培訓費入賬;某企業員工將一張字跡模糊的發票經過塗改填上不實內容到企業報銷,騙取不法的資金等。
又如偽造單據套取現金,私設小金庫。單位以購買某種物品為名,編造假發票,套取現金單獨存放,用於不當支出。
某汽車租賃公司按規定應列支年度業務招待費為45萬元,但到當年6月底招待費實際支出額已達40萬元,為了使年度招待費不超過限額,公司領導和財務主管便商定,以報銷安保用品為名套取現金,用於招待費支出。隨後,他們從某公司購得一張空白發票,指使會計人員編造了有關數據,填入空白發票,共計15萬元,會計人員依照偽造的發票做了如下會計分錄:
借:製造費用
貸:庫存現金
並進行了相關的會計處理,套取現金15萬元,以個人名義存儲,專門用於壓縮公司招待費的超支。
(2)白條抵庫。
所謂白條抵庫,就是指非正式發票單據無法入賬,將白條歸入庫存現金,即現金日記賬上的現金餘額為實際現金和白條上注明的金額。這樣一來,從現金日記賬上反映出來的現金餘額與實際現金餘額不符,影響企業正常運轉。而且如果到了年底,這些白條必須處理(補回現金或找正式發票),否則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常見的主要手法有:打白條子;以收據替代發票;不按發票規定用途使用發票(如以一般納稅人發票替代小規模納稅人發票);不按發票規定要求開具發票(如不加蓋財務專用章,有關人員不簽字等)。
(3)虛假發票。
發票在某種程度上可稱為“第二鈔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發票得到廣泛運用,發票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發票在管理上存在諸多漏洞,繼而引發發票涉稅違法犯罪的屢禁不止。虛假發票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發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發票記載的內容是虛假的。有人利用發票管理混亂,內部管理鬆懈的漏洞,竊娶自製或套用開假發票或假收據,虛報冒領、中飽私囊,這樣的違法行為不僅侵害了國家利益,敗壞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而且成為諸多消極腐敗現象滋生的溫床。雖然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不得使用假發票,並且要求各單位要重視發票的管理和使用,但近年來假發票卻是風行天下,十分猖獗。另外還有單位之間相互開具假發票,甚至有人專門以開具假發票牟利。
如某外貿公司當年營業利潤大增,於是在職工福利方麵大開綠燈,但超標準、超範圍的福利行為就屬於違反規定的行為。該公司在為員工購買家用電器時,因屬違規行為,故在收貨付款時,要求對方不按家電開具,而換為一般生產用材料來填寫發票,財會部門收到對方填寫的虛假發票和有關結算憑證時,做如下賬務處理:
借:材料采購
貸:銀行存款
隨後公司又辦理了假入庫和假出庫手續,以此來掩蓋真相。會計部門均以假出庫憑單做如下賬務處理:
借: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
借:製造費用
貸:原材料
(4)自製假單據、虛開發票、證證不符。
虛開發票是指行為人在開具發票時,除在金額上采用陰陽術外,還采取其他多種多樣的手段:開列虛假品名;開列虛假價格;開列虛假數量、日期;假票真開、用假發票開具真實業務等手段;虛構未達賬項,操縱資產餘額;年末虛開,年初虛衝。其中年末虛開,年初虛衝是指年末開出空頭發票,以虛增銷售收入和利潤,年初以退貨名義用紅字衝回。
(5)虛構合同和協議。
這類方式往往需要偽造經濟合同、銀行賬單、稅務發票、海關報關單等一係列法律憑證,它不僅是違反了會計法規,更是對合同法、稅法等重要法規的公然藐視和挑釁,是性質比較嚴重的經濟犯罪行為。近年來在我國的財務管理漏洞審查中,發現了類似的違法行為,性質極其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