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銘記家訓(2 / 2)

精忠報國是做人的大節事,不能虧大節顧小家。在娘的眼裏,吃上官飯就是公家的人,公家的人就得忠心耿耿幹公家的事。哥哥年輕時,是生產隊的會計,娘最擔心他記錯了帳,給公家造成損失,天天掐著耳朵囑咐。幸虧有娘的這些訓教,哥哥的會計當的很出色,二十多年沒出過差錯。弟弟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稅務機關工作,娘又開始為他擔心。她最怕的是弟弟利用職權損公肥私、刁難稅戶,每次回家都詳細尋問工作情況,囑咐弟弟千萬不要給自己的娘找罵。在娘的嚴格要求下,弟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求自身一直比較嚴格,不僅光榮的入了黨,還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可以這樣說,在公與私的天平上,娘不僅把公家的事看的至高無上,而且分得清事體的輕重大小。我擔任縣委書記以後,娘終日為我提心吊膽。她說,當一分官害一分怕,不怕人家怕自家。一怕自己腳不穩,二怕自己起貪心。每年春節娘都把我們哥弟幾個叫在一起,耳提麵命地囑咐一番。每次都對我說,最擔心的就是你,你擔的這事比他們都重,出了事就虧大節。娘還用古戲文裏的唱詞提醒我:穿朝靴好似趟腳僚,紮玉帶好似捆人的繩。我不知道這唱詞來自那出戲文,但我知道娘的良苦用心是在提醒我,一定要做一個廉潔自律的好官,千萬不能做那種讓人指脊梁骨的貪官贓官狗官。記著娘的這些話,我不敢一日自廢惰,雖無多大本事,但尚能嚴以律己,戰戰兢兢以履使命。現在回想起來對娘的那些話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當官這事,幹好了是應該應分,幹不好就是一分責任。如果僅僅因為能力問題而出現差錯,雖自覺有虧而百姓尚可諒解;但如果大節出了問題那就不是如何讓別人諒解,而是自己要無地自容、悔虧終生的了。娘一個沒文化的鄉村婦女咋就對這個問題有著如此深刻的理解呢?

娘對我們說的堪稱家訓的話很多很多,彙集起來可以出一本書。我現在還沒有閑暇來整理這筆財富,待今後再去作罷。在我生日的時候,回憶娘的這些教導,算是對她老人家的一分思念,也算是對自己的一次警策。

2001年古曆3月24日寫於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