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01日
睿智之人熱愛學習,卻不急於傳道授業。
一個人所有的力量、智慧、能力和知識都存在於內心,但若以自我為中心,上述一切都將求而不得;若想獲得這一切,就必須接受求知欲的引導。他必須追隨高尚的腳步,而不以低劣為榮。那些以自我為中心,拒絕接受經驗教訓和指導的人,一定會遭遇失敗。沒錯,他已經跌倒了。
一位卓越的導師曾對他的門徒說:“以己為燈點亮求道之路,自力更生不依賴外界的幫助,將真理當做自己的照明燈,隻在真理中尋求自我的救贖,這樣的人,不會向旁人尋求幫助。在我的門下之徒中,這樣的人將獲得最高的成就!但他們必須有向學之心。”
每個人真正的導師就是自己的心靈。
11月02日
精力分散是缺點,全神貫注是力量。
萬事萬物都可為人所用,而精神給予人類的是一種令人向上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讓人變得堅強、專注和投入。當你的思想高度關注於某一件事時,它將成為你希望達成的目標。隻要所有的精力都直接用於成就目標,那麼出現在思考者和目標之間的障礙物,都將被一個接一個地解除。
目標之於成就,就如同拱頂石之於廟堂。若沒有目標,你的成就也就像沒有拱頂石的廟堂,不過是一盤散亂無章的沙石而已。虛妄的念頭、短暫的幻象、模糊的欲望,以及半心半意的決斷,都不利於完成目標。在追求成就的毫不動搖的決心裏,蘊含著所向披靡的力量,它能吞噬一切懦弱的思想,引領你大步邁向勝利的終點。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有決心實現目標的人。
11月03日
成就自我還是放棄自己,都是你自己的抉擇。
質疑、急躁、憂愁、沉迷幻想,這些都是私心所造成的陰影,隻有那些心靈已得到升華的高尚之士,才能擺脫它們的滋擾。對那些早已了悟人類自身法則的人來說,悲痛,同樣也不會進入他們的生活。對生命感知至深的人,將明白人生的至高法則,他會發現生命即為愛,不朽的愛。他會成為心懷愛意的人;他博愛眾生,不被仇恨和愚蠢羈絆;他在愛的庇護下所向披靡。不獨占任何事物,他將永不會經曆喪失的痛苦;不追求享樂,他就不會感到哀痛。他將自身所有的能力都當做服務世人的工具,如此這般,他便永遠生活在至高的幸福與喜樂中。
若你願為奴,你便是自己的奴隸;
若你願做主,你便是自己的主人。
11月04日
溫和之人已掌握自己的神性。
大山在狂虐的風暴下巋然不動,保護著弱小的人們和溫順的羔羊。即使人們糟踐山嶺,山嶺依舊為人類提供庇護,用自己寬廣的胸懷給予安慰。溫順之人,即使生活安穩舒適,依然能懷抱憐憫之心,屈尊保護最卑微的人群。就算會被輕視、被嘲笑,他們仍舊毅然、決然地鼓舞著卑微者,懷著愛心去保護卑微者。
神性之人在溫和的沉默中展現出來的氣質,正如山嶺在寂靜中表現出的莊嚴肅穆;亦如巍峨的山體,人的憐憫之情同樣寬廣而崇高。人的精神的下界,也像山腳一般,遮掩在山穀的霧靄裏;人的精神的上界,亦沐浴在無雲的霞光中;而人類生活的主題,總是與寂靜相伴。
溫和之人方能感知到自身的神性,
進而了解到人類本性的神聖。
11月05日
溫和之人無懼無畏,
他了解高尚的思行,
也能征服一切最卑賤的事物。
溫和之人在黑暗中閃耀著光芒,在陰暗晦澀中堅守高貴的尊嚴。溫和不是自吹自擂,不是自我售賣,更不是乞討他人的喜愛。它需要在生活中踐行,它既是可見的又是不可見的,因為它作為一種精神品質,隻能通過精神去感知。那些精神上仍舊冥頑不化的人,既看不到他人心中的溫和之質,也無法喜愛上溫和本身,這是由於他們被世俗的外象蒙住了雙眼,以致變得盲目無知。曆史也不會留下溫和者的印記。因為曆史總是記下那些爭端,記下那些暴力擴張的狂人;而溫和之人卻都是平靜、親切的。曆史隻是記下凡人的俗事,高尚之行並不在記載之列。然而,即使溫和之人身處晦暗之中,他也不會被埋沒(光明如何遮掩得住?);即使他從俗世中抽身而出,亦會被世人頂禮膜拜,哪怕世人並不了解真正的他。